跳至內容

東北官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官話
東北話/滿洲官話
發音/dong5 bei3 hua/ /mann3 zhowu1 guanen2 hua4
母語國家和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等
母語使用人數
1.2億(2017年)[1][需要較佳來源]
語系
官方地位
管理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dbiu
語言學家列表cmn-nem
Glottolog
nort3283[2]

東北官話分布區域

東北官話,俗稱東北話[註 1],是通行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東北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河北秦皇島市)的一種官話方言。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調查,根據1988年中國大陸的東北官話使用者約為8200萬人。

特點

[編輯]

東北官話擁有官話方言的所有共同特徵,如

  1. 微母字今不讀雙唇音聲母 m- [3]
  2. 古日母字今不讀鼻音聲母 ȵ- 或 n- 等 [4]
  3. 古濁上字一分為二,次濁上字隨清上字走,全濁上字隨去聲字走 [5]
  4. 無 -m 尾韻 [6]

聲調

[編輯]

東北官話裡,古入聲的清音聲母字今分歸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且並無明顯規律,這點與北京官話類似。但東北官話的古清音入聲字今轉為上聲的比北京官話多得多,且全濁入聲也大部分轉為陽平,次濁入聲也大部分轉為去聲,所以比北京話更接近元代《中原音韻》的入派三聲。東北官話四聲調值和北京官話相近,但陰平的調值比北京官話低(北京官話為55,東北官話為44或33),且北京有首都這一特殊地位,所以《中國語言地圖集》將東北官話獨立成一區。[7]

聲母

[編輯]

東北官話在聲母上的最大特徵是[ʈ͡ʂ ʈ͡ʂʰ ʂ]與[t͡s t͡sʰ s](即漢語拼音翹舌的zh ch sh與平舌的z c s)相混,這也是東北官話內部分區的重要依據,有的全讀[t͡s t͡sʰ s](通溪小片),有的全讀[ʈ͡ʂ ʈ͡ʂʰ ʂ](肇扶小片),有的自由變讀(蛟寧小片)。普通話零聲母開口呼字,部分人讀作[n]聲母(如「鵝」念作「né」)。

東北官話中塞音、塞擦音聲母的送氣與否,與北京官話不一致。北京官話讀不送氣聲母而東北官話讀送氣聲母的例子有:「麻、同、蝴乳、一花」等;相反,北京官話送氣而東北官話不送氣的例子有:「優惠、活、湖」等。[8]

東北官話的大部分地區沒有/ʐ/聲母(即漢語拼音裡的r),普通話裡發/ʐ/聲母的字東北官話一般讀零聲母或/j/(即漢語拼音裡的「y」)音(例:如「肉」念作「又」,「柔」念作「油」,「人」念作「銀」,「軟」念作「遠」)或"l"(「如」念作「盧」,「瑞」念作「luì」)。生活在吉林東部地區的多數老年人會將r的音發為y,而年輕人則由於普通話的影響這種現象在逐步消退。

在一些講東北話的地區會將一些只有韻母的漢字如a (阿)、 ai (愛)、 an(安)、 ang(昂)、 ao(奧))的發音前面加上聲母「n」(例:如「摁」念作「嫩」,「矮」念做「奶」)

韻母

[編輯]

北京官話跟雙唇音聲母(即漢語拼音b p m f)相拼的[o]韻,東北官話都讀[ɤ]韻,與「哥」、「河」韻母相同。[8]

韻母ian和üan的a讀作[æ](標準普通話為[ɛ]或[e])。[9]

兒化

[編輯]

東北官話與北京官話相比有更為明顯且頻繁的兒化音現象。

比如:北京官話「超市」在瀋陽一帶會念做「超市兒」。[10]

詞彙

[編輯]

由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滿族的發源地,而且曾先後成為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滿洲國)的勢力範圍,東北官話有來自滿語俄語日語的少量詞彙:

借自俄語的詞彙:[11]

[編輯]
  裂巴(或/黑列(咧)巴/)(俄語:Хлеб —— 俄式麵包
  卜留克 (俄語:Брюква) —— 蕪菁甘藍
  馬神(俄語:Машина —— 機器
  餵的籮(俄語:Ведро) —— 水桶
  巴籬子(俄語:Полиция) —— 監獄,俄語原意為警察,後誤傳為監獄。

借自日語的詞彙

[編輯]
  馬胡陸/馬胡陸旋子/馬胡陸子(日語:マンホール —— 下水道口(其日語源於英語manhole一詞)
  便所(日語:べんじょ —— 廁所(此詞在台灣亦以台灣閩南語台灣客家語「便所」之發音表達)
  嘎噠板/塌了板(日語:下駄 —— 拖鞋,原意為木屐
  味素 (日語:あじのもと —— 味精(源自日本味精品牌「味之素」)
  嘎嘶(輕聲)(日語:ガス(瓦斯))罐 —— 燃氣罐(其日語源於英語gas一詞)
通勤 —— 去上班,或作為「通勤車」的簡稱,指去上班時所坐的公共運輸工具
鞍山市一個賣冰棍的水果超市。注意使用的詞彙是「冰果」而不是漢語更常用的「冰棍」、「雪糕」等。
鞍山市一個賣冰棍的水果超市。注意使用的詞彙是「冰果」而不是漢語更常用的「冰棍」、「雪糕」等。

也有少部分地區擁有自己的特殊詞彙,如瀋陽市、鞍山市等地會使用「冰果」(源自日語氷菓冷菓#氷菓)表示雪糕等冰點。「炒冰果」則指「炒冰」。

特有詞彙

[編輯]

粗體字表示重音音節。

  • 整 = 泛指動詞(做/弄/辦…)。類似英文「do」。
    • = 怎麼辦。
  • 噶哈呢( ne) = 「幹啥呢」的訛音。幹什麼呢/做什麼呢(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há」音不可單獨使用,僅在組成「幹啥」時使用,如:「這(是)啥」中的「啥」讀「shá」)。
  • 啥玩兒楞 = 什麼/這是什麼。
  • 地 = 怎麼了。
  • 白話(bái huo) = 說謊,或是形容人說話滔滔不絕。
  • 瘩 = 地方(犄角旮旯)。
  • 嘎兒嘎兒(gár gár) = 特別,非常(例:嘎嘎新——特別新)。
  • 撂挑子、撂擔子 = 不幹了(原意指在用扁擔挑東西的路上放棄了)。
  • 賊(加形容詞) = 特別(加同上的形容詞)。
  • 好使 = 好用,也可以用來表示同意。
  • 張羅(zhāng lou) = 聯繫,準備。
  • 折騰(zhē teng) = 形容忙裡忙外的樣子(例:這一上午給我折騰的不行了。)。
  • 摔(zhuāi)。
  • 撞(chuàng)。
  • 學(xiáo)。
  • 取(qiǔ)。
  • 街(gāi) = 街,鎮。「上街里」指從村去鎮中心。
  • 個個(gè gě) = 自己。
  • 別(biè) = 撬。
  • 了了( le) = 形容一直在說話,而且時間很長讓大家感到厭煩。
  • 嘚嘚 ( de) = 形容一直在說話,而且時間很長讓大家感到厭煩。
  • 不兒道 = 不知道(省略知字音)。
  • 擱( gáogāo,或者) = 某物放在哪裡,如果前面加人稱則代表某人在某地。
  • 奔兒頭(讀bēr tóu,也有作bér lou tóu的) = 腦門。
  • 馬路子 = (道路的)緣石。
  • 卡 = 磕,摔。
  • 卡了 = 摔倒了。
  • = 破皮(指皮膚破了)。
  • 膊棱蓋兒( leng gàr) = 膝蓋。
  • 得瑟/得餿( se/ sou) = 炫耀(貶義)。
  • 了八禿 = 不光亮。
  • 扯犢子 = 吹牛,說大話;一說指撒謊。
  • 滾犢子 = 滾蛋。
  • 連軸轉 = 長時間工作。
  • 毛愣三光 = 形容人做事毛毛躁躁。
  • 哈哈 = 形容天氣很冷(人在外被凍著了)。
  • 急頭歪(掰)臉 = 形容說話態度很差。
  • 稀(xí)里馬哈 = 做事大意。
  • 扒瞎 = 撒謊(又有對某人不知所措的樣子的嘲諷)。
  • 一整(就)... = 總是...
  • 嘮嗑兒(làor kē(r)) = 聊天。
  • 苞米 = 玉米。
  • 海了 老了 = 表示事/物很多。
  • 砢磣 = 難看。
  • 出洋相 = 丟臉。
  • 屋脊六獸/五脊六獸(wú jī liū shoù) = 無所事事,百無聊賴。
  • 哼道(hēn dao) = 斥責,可能來自滿語動詞hendumbi(講述)。
  • 嗤兒噠(cēr de) = 斥責。
  • 誰(séi)道了 = 都不知道
  • 提溜算卦 = 攜帶很多東西狀。
  • 頭把 = 走路不穩的樣子,多用於形容小孩或醉酒的人。
  • 烏漆八黑 = 形容晚上黑的什麼也看不見。
  • 扒犟眼兒 = 執著、倔強。
  • 又頭兒 = 軟乎乎。
  • 嗚了嚎風 = 形容人崩潰、大喊咆哮的樣子。
  • 作妖兒 = 搞怪。
  • 嘁嘁喳喳 = 輕聲嘮嗑(一般用作貶義)。
  • 計個(浪) = 吵架。
  • 吵吵(chāo chao) = 吵架(源自「吵吵鬧鬧」)。
  • 尿性(niào xing) = 形容人指這個人聰明,有骨氣,而形容物品則表示這個物品製作的巧妙。
  • 虎 彪(傻 莽撞)嘚(der)得喝的,虎了吧唧,你彪啊。
  • 包圓兒 = 全部,全包了。
  • 皮(pīer)兒片(piàr)兒 = 主要形容房間不整潔,東西擺放比較凌亂。
  • 秀咪(秀氣) = 靦腆,拘束。
  • 界壁兒 = 鄰居,指隔著一堵牆的鄰居。
  • 老蒯 = 老伴,用於男稱女方時。
  • 遠點閃(山三聲)子 = 一邊去(類似於哪裡涼快去哪裡,多為不耐煩)。
  • 邊兒拉去(bíar lǎ qǜ) = 一邊去(類似於哪裡涼快去哪裡,多為不耐煩)。
  • 窪(wà)藍窪(wà)藍的 = 藍色(表強調)。
  • 焦黃焦黃的 = 黃色(表強調)。
  • 通(四聲)紅通紅的 = 紅色(表強調)。
  • 刷(或「煞」)白 = 白色(表強調)。
  • 雀黑雀黑的 或者 去兒黑去兒黑的 = 黑色。
  • 花里胡哨的 = 五顏六色。
  • 破馬張飛 = 形容人行事魯莽。
  • 稀里咣噹 = 不粘稠。
  • 客(讀qiě) = 客人,如「家裡來客了」。
  • 雀(讀qiǎo),指麻雀等鳥類,如「家雀兒」。
  • 暖和(暖讀nǎo)。
  • 棉襖(襖讀nǎo)。
  • 啥前兒 = 什麼時候。
  • 定嘎巴(dìng gá ba) = 傷口結痂。
  • 舞舞喧喧 = 和得瑟近義,指一個人不正經,不沉穩。
  • 滴溜 = 指用手拿著什麼東西,例如,滴溜一個袋子。
  • 油坯 = 芝麻醬。
  • 墨跡 = 磨蹭。
  • 解開(gǎi kāi) = 解開。
  • 抹拭(mā shi) = 擦。
  • 挺 = 很。
  • 刀個(dao ge)= 等一會。
  • 電褥(yǜ)子= 電熱毯。
  • 蕩害=礙事。
  • 隔路(樣的)= 異樣的,不一樣的。
  • 得麼印(yiè)兒的 = 故意的。
  • 尾(yǐ)巴根子 = 尾巴骨。
  • 胯骨軸子 = 胯骨。
  • 皴(cun)= 洗澡時搓下來的泥。
  • 吭呲癟肚= 說話不流利結結巴巴的。
  • 起了(le)咔嚓 = 形容說話,辦事乾脆利索。
  • 混(huí)兒畫的 = 某一物體表面髒。
  • 埋汰 = 髒。
  • 當(dāng)街(gāi)= 院子外的馬路。
  • 外地下/外屋地 = 廚房。
  • 土嘍卡子(zi)= 土塊。
  • 別(biě)蓋 = 蟑螂。
  • 蝴蝶(tiě)=蝴蝶。
  • 一抹(mà)(顏色)= 都是……色的。
  • 開開 = 打開
  • 電棒 = 手電筒。
  • 轉圈 = 周圍。
  • 啥前兒(shá qiár) = 什麼時候。
  • 早先 = 以前。
  • 賣呆兒 = 發愣。
  • 撲棱蛾子 = 可以指代所有會飛的蛾子
  • 嘰歪 = 磨磨唧唧的糾纏
  • 埋了咕汰、埋了吧汰、埋汰 = 髒、不乾淨

分區

[編輯]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共分為吉瀋片、哈阜片、黑松片三個片區。

  • 吉瀋片北京官話中的零聲母開口呼字,均讀作零聲母。分布在遼寧省東北部、吉林省東部和黑龍江省東南部,共52個縣市。
    • 梅溪小片:
      • 遼寧:瀋陽、西豐、開原、清原、新賓、法庫、調兵山、撫順市、撫順縣、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遼中、遼陽市、遼陽縣、燈塔、鞍山、海城、鳳城、鐵嶺市、鐵嶺縣
      • 吉林:柳河、梅河口、靖宇、安圖、撫松
    • 蛟寧小片:
      • 吉林:吉林、蛟河、舒蘭、樺甸、敦化、永吉
      • 黑龍江:寧安、東寧、穆稜、綏芬河、海林、尚志、雞東、雞西
    • 延吉小片:
      • 吉林:延吉、龍井、圖們、汪清、和龍、琿春。
  • 哈阜片:北京官話中的零聲母開口呼字,均讀作/n/。分布在遼寧省西部、吉林省西部、黑龍江省西南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興安盟等地,共67個縣市。
    • 長錦小片:
      • 遼寧: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昌圖、康平、彰武、新民、黑山、台安、盤山、盤錦、大窪、北鎮、義縣、北票、綏中、錦州、葫蘆島、興城、凌海
      • 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區、秦皇島海港區
      • 吉林:長春、榆樹、農安、德惠、九台、磐石、輝南、東豐、伊通、東遼、遼源、公主嶺、雙陽、四平、梨樹、雙遼、長嶺、乾安、通榆、洮南、白城、鎮賚
      • 內蒙古:通遼、烏蘭浩特、阿爾山、突泉、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
    • 肇扶小片:
      • 吉林省:松原、扶餘、前郭爾羅斯、大安
      • 黑龍江省:哈爾濱、阿城、慶安、木蘭、方正、延壽、賓縣、巴彥、呼蘭、五常、雙城、肇源、肇州、肇東、安達
  • 黑松片:北京官話中的零聲母開口呼字,部分讀作零聲母,部分讀作/ŋ/[需要解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共67個縣市旗。
    • 佳富小片:
      • 黑龍江:伊春、鶴崗、湯原、佳木斯、依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富錦、饒河、寶清、集賢、雙鴨山、樺川、樺南、勃利、七台河、密山、林口、牡丹江、友誼
    • 嫩克小片:
      • 黑龍江:嫩江、黑河、訥河、富裕、林甸、甘南、龍江、泰來、杜爾伯特、大慶、綏稜、鐵力、五大連池、北安、克山、克東、依安、拜泉、明水、青岡、望奎、海倫、通河、塔河、漠河、呼瑪、孫吳、遜克、嘉蔭、綏化、蘭西、齊齊哈爾
      •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呼倫貝爾(海拉爾、扎蘭屯、牙克石、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根河、額爾古納等)
    • 站話小片:
      • 黑龍江:肇源、肇州、林甸、齊齊哈爾、富裕、訥河、塔河、嫩江、呼瑪、黑河、漠河

注釋

[編輯]
  1. ^ 東北話之定義有時亦包括中國大陸東北地區的其他官話方言如北京官話、膠遼官話。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吉林家譜. 东北话的历史:原来东北话是东北地区民族大融合的语言. 搜狐網. [2017-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东北官话.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114頁
  4.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117頁
  5.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120頁
  6.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125頁
  7.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140頁
  8. ^ 8.0 8.1 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汉语方言卷.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 : 35. ISBN 978-7-100-07054-6. 
  9. ^ Li, Chris Wen-Chao, Conflicting notions of language purity: the interplay of archaising, ethnographic, reformist, elitist and xenophobic purism in the perception of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2004, 24 (2): 97–133, doi:10.1016/j.langcom.2003.09.002. 
  10. ^ 二狗砸. 趣读丨东北话是一种“传染性病毒”吧!. 微信公眾平台. [2020-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11. ^ 《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第一版,李小凡等,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