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各國外交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爭議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施的外交政策和其歷史。中國政府表示,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尊嚴;在中國總理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謀求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1][2][3][4][5]

截至2024年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83[6]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7],總計有180個聯合國會員國以及巴勒斯坦庫克群島紐埃3個非聯合國會員國。基於一個中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與任何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建交[註 1]

歷史沿革[編輯]

毛澤東時代[編輯]

建國初期[編輯]

建國初期,毛澤東等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出實行「一邊倒」策略的決策,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冷戰中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在建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保持與蘇聯以及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團結,「一邊倒」的傾向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並因此從蘇聯獲得了大量資金、工程項目以及科技人員,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任務。期間,1953年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悼念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將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肖像更換為斯大林肖像,為期一天[8]

1950年,北京政府出於本土安全考慮等原因派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支援朝鮮人民軍進行朝鮮戰爭(1950-1953年)。朝鮮戰爭之後,中國試圖通過與巴基斯坦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來淡化自己與蘇聯過度親密的關係,這也造成中國與之後的東南亞與拉丁美洲國家新政權之間的關係緊張。

中蘇交惡[編輯]

中蘇珍寶島戰爭

1960年代,北京開始與蘇聯在共產主義世界中產生較大分歧。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去世後,上台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中蘇關係開始轉變。1958年,蘇聯提出與中國海軍組成聯合艦隊,中方認為此舉將侵犯中國主權,中蘇關係從此開始惡化。1960年,中蘇關係開始破裂,中國逐漸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並積極輸出革命,同時與第三世界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1962年在中印邊境戰爭當中,蘇聯選擇支持印度。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後,中蘇兩國徹底翻臉。在與蘇聯交惡後,毛澤東提出了「一條線、一大片」的外交方針,並稱蘇聯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與美國西方國家交往。

輸出革命[編輯]

中蘇交惡後,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越來越注重自己的戰略地位,開始大力支援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的共產黨或共產主義政權。1960年代起,中共在東南亞地區大力輸出共產主義革命,援助了包括印尼共產黨馬來亞共產黨北加里曼丹共產黨越南共產黨柬埔寨共產黨老撾共產黨泰國共產黨菲律賓共產黨緬甸共產黨在內的各國共產黨組織和游擊隊,使其在世界各國無產階級的影響力達到頂峰,但亦導致部分地區排華情緒嚴重,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9][10][11][12][13][14][15]。其中,1960年代的印尼九三〇事件、1970年代的柬埔寨紅色高棉大屠殺造成了數十萬華裔的死亡[12][16][17]。與此同時,毛澤東等人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還影響了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朝鮮法國埃塞俄比亞荷蘭智利等一些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18][19][20],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21][22]

據學者統計,中國的援助占柬埔寨共產黨總外援的至少90%,僅在1975年,中方就向其提供了至少10億美元的無息經濟和軍事援助以及2000萬美元的「禮物」[23][24][25][26][27]

鄧小平上台執政後,在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建議下,中國政府於1980年停止輸出革命,並斷絕了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9][28]緬甸共產黨馬來亞共產黨泰國共產黨等在失去了中國的援助之後,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時相繼放下武器向東南亞各國政府投降[29]。全世界毛主義者普遍認為懷仁堂政變後的中國是背叛了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義國家。如美國革命共產黨宣稱:「1976年後中國的修正主義勢力不僅繼續標榜為共產主義者,而且還更具體的自稱為毛澤東革命路線和革命遺產的繼承者。」[30] 此後,一些國家的反政府組織仍堅持武裝鬥爭,包括印度共產黨(毛主義)菲律賓共產黨及其軍事組織新人民軍土耳其共產黨/馬列秘魯共產黨 (光輝道路),而如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等共產黨武裝曾在1990年代堅持武裝鬥爭但現在已放棄[31]

文革外交[編輯]

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建造於文革時期的毛澤東雕像。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外交受極左思潮的影響,採取不按牌理出牌的反常外交手段,不僅對外輸出革命,亦強硬對外輸出意識形態,甚至認為「毛主席是世界領袖」,期間中國在已建交或半建交的40多個國家中,與近30個國家發生了外交糾紛、與部分國家惡化到斷交的地步,導致中方許多合作與援助暫停,同時造成形象受損[32][33][34]。其中,1967年夏,在外交部被奪權的混亂時期,發生了紅衛兵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英國駐華外交人員亦遭到毆打,是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涉外事件[32]。此外,還發生了焚毀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王府井「圍攻外賓事件」等,在革命的大旗下不顧外交程序而逕自行動,甚至發生暴力衝突,導致領導階層不得不親自出面收拾善後[35]

  • 1966年9月9月,毛澤東發布《九九批示》,指示一切駐外機關「來一個革命化,否則很危險」,此後時任外交部部長陳毅亦遭到批鬥迫害、患病致死[36][37][38]
  • 中國通過各駐外使館、領館,向當地華僑和國民強行散發毛主席著作、語錄、像章和「文革」宣傳品[32][33]。1967年6月,中國駐緬甸人員不顧緬甸政府的勸阻,強行向華僑和緬甸國民散發《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引起緬方的不滿和干涉,歷史上緬甸曾制定法令不允許學生佩戴外國徽章[32]。6月27日、28日,在緬甸首都仰光,緬甸民眾包圍並衝擊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部分人士沖入了大使館,導致中方一經濟專家被殺害;從6月29日起,北京幾十萬群眾連續在緬甸駐華大使館門前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7月初發生「午門抗緬大會」,雙方處於斷交邊緣[32]
  • 許多中國駐外大使、參贊幾乎全部奉調回國參加政治運動,許多人受到批鬥,駐外使館的工作不能正常進行[32][37]。中國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基本中斷,與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級的互訪急劇減少,實際退出了幾乎所有的國際組織,也不出席國際會議;外貿進出口大幅度下降;派出的留學人員全部被召回國,也停止接受外國留學生[32]。1967年,在部分留學生歸國途中,發生了莫斯科紅場事件,進一步導致中蘇關係惡化。
  • 甚至有外賓也被要求要面對毛澤東像站立,右手拿《毛主席語錄》放在胸前,進行「匯報」、「請示」,喊「萬壽無疆」[34][39]。據外交部官員范承祚回憶,1968年初春,他奉命陪同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納塔奈利阿爾巴尼亞語Vasil Nathanaili天津參觀訪問。天津市外辦的軍代表讓大使像中國人一樣喊「萬壽無疆」、向毛主席像三鞠躬時,這位大使卻不願意鞠躬。這位軍代表便一再要范承祚「提醒」大使,但後者認為不能強外賓所難,並對軍代表說:「人家對自己的領袖霍查都不行三鞠躬禮,為什麼要對毛主席像三鞠躬呢?」軍代表回答說:「霍查是一個國家的領袖,而毛主席是世界領袖。」[34][39]
文革期間女工在編織畫有毛澤東頭像和宣傳標語的刺繡

此後,毛澤東本人也意識到情勢不是自己的預期所想,開始逐漸採取一些做法,對部分問題進行糾正,同時並指責過於偏激[40]

  • 1968年3月7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外賓簡報《安齋等人認為日本不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上寫批語:「不要那樣做,做了效果不好。國家不同,做法也不能一樣。」3月12日,毛澤東在關於援外飛機噴刷毛主席語錄的請示報告上寫批語:「這些是強加於人的,不要這樣做。」17日,毛澤東在關於答覆新西蘭共產黨總書記威爾科克斯對中國對外宣傳工作的批評的請示報告上寫批語:「此事我已說了多次。對外(對內也如此)宣傳應當堅決地有步驟地予以改革。」
  • 1968年4月6日,毛澤東在審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起草的關於幫助外國人員進行訓練的文件時,將其中「主要是宣傳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偉大導師毛主席和戰無不勝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句中的「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偉大導師毛主席和戰無不勝的」二十一字刪掉,並寫下批語:「這些空話,以後不要再用。」
  • 1968年5月29日,毛澤東對外交部「關於加強宣傳毛澤東思想和支持西歐、北美革命群眾鬥爭的建議」寫批語:「第一,要注意不要強加於人;第二,不要宣傳外國的人民運動是由中國影響的,這樣的宣傳易為反動派所利用,而不利於人民運動。」
  • 1970年12月6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關於邀請「荷蘭共產主義統一運動(馬列)」派代表團訪華的請示》上寫批語:「對於一切外國人,不要求他們承認中國人的思想,只要求他們承認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該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已說了多遍了。至於他們除馬列主義外,還雜有一些別的不良思想,他們自己會覺悟,我們不必當作嚴重問題和外國同志交談。只要看我們黨的歷史經過多少錯誤路線的教育才逐步走上正軌,並且至今還有問題,即對內對外都有大國沙文主義,必須加以克服,就可知道了。」

聯合國及西方[編輯]

1970年代,因中蘇交惡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與美國日本和其它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關係,並取代中華民國而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從建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一直努力使國際社會承認其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1970年代之前,在台北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被國際社會以及聯合國廣泛認可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大多數國家中斷了與台北的外交關係,轉而與北京政府建立聯繫。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建立外交關係,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應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華,中美之間的關係逐步正常化。同年,中國還與英國西德(1990年兩德統一後為德國)、澳大利亞建交,此前與法國(1964年)、加拿大(1970年)、意大利(1970年)已建交[41]

美蘇冷戰的兩極格局背景下,1974年,毛澤東公開提出其「三個世界」的理論[42]。1974年4月,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出席聯合國大會第29屆會議,這也是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後,第一位中國國家領導人在聯大會議期間發言[43]。鄧小平在聯合國會議中闡述了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並提道[42][43]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 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什麼叫超級大國?超級大國就是到處對別國進行侵略、干涉、控制、顛覆和掠奪,謀求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國家。...... 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麼,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鄧小平時代[編輯]

改革開放[編輯]

1978年11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出訪新加坡,與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舉行會談[44][45]。期間,鄧小平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承認了兩個問題並承諾改善:一是主張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二是接受李光耀的建議,不再搞革命輸出,大大改變了中國的周邊國家政府的關係[9][28][46]。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開始大量接受發達國家的各類援助[47][48][49][50][51][52][53]香港澳門台灣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援助[54][55][56][57]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明顯提升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中國外交方針也順應潮流轉變為繼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扛旗、不打頭、不結盟」,另提出「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干涉別國內政」、「和平崛起」、「和諧世界」等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表態反對「霸權主義」,早期針對的主要是美國蘇聯以及蘇聯的衛星國,如越南和古巴,但是同時北京官方也注重自己的外交政策是獨立於美國與蘇聯之間。鄧小平曾多次提出「中、美、蘇大三角」的關係。在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同時,北京當局繼續推動第三世界國家中的不結盟運動

中美關係[編輯]

1979年1月,鄧小平正式出訪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舉行會晤
中美建交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另外美國也通過台灣關係法,希望能維持台海現狀[58][59]。1月28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正式訪問美國,於美國時任總統吉米·卡特會面[60][61]

1989年的六四事件曾對中美關係產生一定負面影響。與此同時,自鄧小平時代起,美國對中國大陸提供了大量援助,截止1998財年,美國對華援助達1941萬美元[52]

中蘇關係[編輯]

1978年末,北京政府也開始關注越南試圖擴張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對於有蘇聯支持的越南入侵柬埔寨及越境襲擊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9年2到3月發動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此後中國共產黨及中國政府依然對民主柬埔寨提供了長期軍事援助[62][63]。之後,中蘇又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問題上發生衝突。中蘇之間關係有着三個障礙:越南對柬埔寨的侵略、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以及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地區的駐兵。19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更加緊密,中國希望通過與西方國家的這種關係來幫助自己的經濟建設,同時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此時蘇聯已經被中國視為是當時首要威脅。

1989年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應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訪華,並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會面,這是1959年以來中蘇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次晤面,宣告了中蘇關係正常化的最終實現[64][65][66]

六四事件[編輯]

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陷入困境,很多國家都減少了與北京官方的外交接觸。美國和歐盟同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了武器禁運政策並一直延續至今。同時北京政府也受到了除了部分社會主義國家之外的全世界諸多國家政府當局的譴責或表示「遺憾」、「擔憂」,北京官方的外交在國際上一時陷入孤立。但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努力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到1990年代初與絕大多數國家之間的關係已經恢復正常。

199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發表談話:

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都站在第三世界一邊,永遠不稱霸,也永遠不當頭。但在國際問題上無所作為不可能,還是要有所作為。作什麼?我看要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辦事,在原則立場上把握住。

六四事件發生後,鄧小平提出了「冷靜觀察」、「沉着應付」、「韜光養晦」、「決不當頭」、「善於守拙」、「有所作為」等中國的外交戰略,後被歸結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八字戰略方針[67][68][69]

冷戰結束[編輯]

1991年11月,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中國也與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建立了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轉向低調務實,一直奉行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政策在國際事務中「不當頭」,外交事務以經濟合作為先。

江澤民時期[編輯]

2001年11月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韓國總統金大中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在政府首腦會談上握手

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機、1999年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以及2001年的中美撞機事件對中美關係造成衝擊。1999財年-2012財年,美國對華援助總額約為5.36億美元[52]

1997年,香港交接儀式江澤民李鵬等領導人訪問香港,見證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交接儀式,江澤民、朱鎔基等領導人訪問澳門,見證澳門回歸

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積極參加各類國際組織。1999年,中國成為G20的創始成員之一[70]。2001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成立[71]。2001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72][73]

胡錦濤時期[編輯]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1949/1950年代(深紅)、1960年代(紅)、1970年代(橘)、1980年代(米色)、1990年代-2000年代(黃)、2010年代-今(綠)。未建交國家及非獨立國家均用灰色表示

二十一世紀初,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理念[74]。2004年,《鄧小平年譜》出版,中央文獻出版社之後就衍伸為著名的20字箴言「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成為中國長期外交姿態的大方向。

2008年,世界爆發金融海嘯,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單極領導世界的情況越來越難以維持,而中國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恢復過程中則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外交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政策也開始逐漸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及發揮重要作用的方向改變。

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75]。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76][77]。儘管如此,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依然接受部分發達國家的援助;截止2012年,美國對華援助總額約為5.56億美元,涵蓋藏人社區文化保存、艾滋病預防與治療等30餘種援助項目[52]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後,中國領導人頻頻出訪,中國也開始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多邊組織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中國也力圖減緩亞洲區域內的緊張,其為朝鮮半島的穩定作出貢獻,也加強了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積極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等活動。

習近平時期[編輯]

建黨百年之際,北京東單立體花壇「走向世界」

大國外交[編輯]

2012年底,習近平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後,有媒體分析中國外交逐漸放棄了「韜光養晦」的政策,轉而提倡「大國外交」、「大有作為」,引發一定國際爭議[78][79][80][81][82]。2013年底,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使參與該倡議的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經濟獲得長足進步[83][84],但也引發了一定的國際爭議[85][86][87]。而歐盟、美國為了消除中國影響,對抗中國「一帶一路」,開始推出美歐版「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88]、「全球聯通歐洲」( A Globally Connected Europe)」[89]

2016年,G20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90];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在中國廈門舉行[91]

在習近平任期內,中國與梵蒂岡的關係有一定改善,2018年9月22日,教廷與中國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92]2020年,經兩國協商,該協議延長兩年。[93]

衝突加劇[編輯]

中美第9輪貿易談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2019年4月)

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引起了國際廣泛關注和爭議,中美關係開始惡化[94][95]。截止2019年6月,依據美國政府數據,2018年美中貿易逆差達4100多億美元,而中國政府數據顯示為1500多億美元[96]

  • 2020年3月30日,路透社報道,稱有兩名中國外交官證實,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曾親筆下條子,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英語:fighting spirit)[97]

2019年6月,香港逃犯條例而引發的反修例運動期間,中國中央電視台聲稱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屬「過時無效」,而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以「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面對外界質疑,引發西方爭議。[102][103][104][105][106][107] 2019年起,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新疆問題、香港問題上出現對立,相互制裁[108][109];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爭端加劇,與印度在邊界問題上出現流血衝突,而台海局勢亦日趨緊張。

2020年5月20日,中國駐意大利大使李軍華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接受意大利《晚郵報》採訪。針對有人用「戰狼」來形容中國外交的輿論戰,李軍華大使表示,我個人不認為「戰狼」是合適的標籤,「功夫熊貓」的比喻或許更貼切。他指出,一些國家少數政客、團體對中國抱有偏見和敵意,近來更是藉助疫情反覆對華造謠抹黑,極盡污名化之能事。中國外交官當然要把真相介紹給駐在國民眾和媒體,還原事實、講明道理。這既是為中國捍衛公平正義,也是為各方維護國際道義。相信任何國家的外交官面臨同樣的情況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110] 亦有分析認為,戰狼外交類似毛澤東時期的文革式外交,有學者認為這對中國自身並不具建設性[111][112][113][114]

重塑國際秩序[編輯]

自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以來中國在全球開展外交行動,包括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在吉布提建設軍港[115],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116][117],舉辦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118],加深與中亞國家的合作[119][120][121],與所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122],建設中巴經濟走廊,與伊朗進行全面合作計劃,大力投資非洲[123],加深與海灣國家合作[124]等,中國日益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125],有分析認為中國意圖建立由中國領導的新國際秩序[126][127][128]

特別是習近平開啟第三任期後,在外交上更加活躍,接連透過國際外交場合與美國、歐洲與亞洲等地十多個國家的領袖進行雙邊會晤[129]。各國政要密集訪華[130]。促成沙特與伊朗重新建交,且似乎有意促成俄烏停火[131][132],擴大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133][134][135]。深化和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等中東國家的雙邊關係,擴大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136][137]

在2023年6月14日德國出台的首份《國家戰略安全》中提到,「中國正在以各種方式試圖重塑現有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越來越積極地要求獲得區域優勢「[138]。而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則稱:「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是當前國際秩序的創立者和維護者,也是受益者,我們為什麼要改變現有國際秩序?有些人總是在說「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那是基於什麼規則?如果是《聯合國憲章》,中方沒有問題,如果只是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和許多國家一樣,中方難以苟同。[139]

外交綱領[編輯]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國家外交綱領性政策,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於1953年底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並於1954年成為指導中印關係,以及中緬關係的基本原則。該原則後來在措詞上有過修改,與最初版本略有不同。

具體內容為:

  •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內政
  • 平等互利
  • 和平共處

1954年6月,中國總理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因看到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贏得很高的國際威望而對中國感到「擔心」。據官方說法,對此,周恩來「有針對性地闡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思想」:

五項原則後來在措詞上作了修改,「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即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國際關係[編輯]

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結果
各國對中國的看法[140]
通過正面-負面排序
國別 正面 負面 中立 正負面差
 日本
9%
86%
5 -77
 瑞典
14%
85%
1 -71
 澳大利亞
15%
81%
4 -66
 丹麥
22%
75%
3 -53
 英國
22%
74%
4 -52
 美國
22%
73%
5 -51
 南韓
24%
75%
1 -51
 加拿大
23%
73%
4 -50
 荷蘭
25%
73%
2 -48
 比利時
24%
71%
5 -47
 德國
25%
71%
4 -46
 法國
26%
70%
4 -44
 西班牙
36%
63%
1 -27
 義大利
38%
62%
0 -24
2017年英國BBC調查結果
各國對中國的看法[141]
通過正面-負面排序
國別 正面 負面 正負面差
 西班牙
15%
68%
–53
 美國
22%
70%
–48
 印度
19%
60%
–41
 土耳其
29%
54%
–25
 法國
35%
60%
–25
 印度尼西亞
28%
50%
–22
 英國
37%
58%
–21
 德國
20%
35%
–15
 加拿大
37%
51%
–14
 澳大利亞
46%
47%
–1
 巴西
45%
38%
7
 希臘
37%
25%
12
 秘魯
49%
34%
15
 俄羅斯
44%
23%
21
 墨西哥
55%
26%
29
 肯尼亞
63%
27%
36
 巴基斯坦
63%
12%
51
 奈及利亞
83%
9%
74
 中華人民共和國
88%
10%
78
2017年歐洲晴雨表調查結果
各國對中國的看法[142]
通過正面-負面排序
國別 正面 負面 正負面差
 捷克
25%
69%
–44
 法國
21%
63%
–42
 盧森堡
24%
61%
–37
 德國
26%
61%
–35
 瑞典
31%
64%
–33
 義大利
29%
60%
–31
 西班牙
29%
59%
–30
 荷蘭
32%
60%
–28
 丹麥
32%
59%
–27
 比利時
34%
61%
–27
 奧地利
34%
57%
–23
 芬蘭
36%
55%
–19
 馬爾他
30%
47%
–17
 斯洛維尼亞
41%
53%
–12
 波蘭
37%
48%
–11
 匈牙利
40%
50%
–10
 葡萄牙
36%
45%
–9
 斯洛伐克
36%
44%
–8
 愛爾蘭
39%
47%
–8
 希臘
45%
49%
–4
 英國
39%
41%
–2
 愛沙尼亞
43%
35%
8
 立陶宛
49%
36%
13
 克羅地亞
54%
39%
15
 保加利亞
47%
31%
16
 羅馬尼亞
56%
34%
22
 拉脫維亞
51%
29%
22
 賽普勒斯
58%
27%
31

截至2024年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8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6],而與中華民國建交的有12個[143](參見台灣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都以建交國不得承認對方政府為建交的前提條件,近年來,中華民國不再以此為其必要的建交條件,在一個國家在與中華民國建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會與其斷絕正式的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除海地之外其餘未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的事務由駐其相鄰的已建交國家的大使館或領事館兼轄。[144](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不丹事務由駐印度大使館代管),與中華民國建交的12個國家與中國大陸仍保持經貿關係。

主要外交關係[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也獲得改善。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江澤民在2001年7月所簽訂友好合作條約。2001年6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倡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

2008年世界爆發金融海嘯,美國小布什總統的單邊主義路線以失敗告終,繼任總統奧巴馬開始更加注意與世界其他各國合作領導世界,美國單極領導世界的情況越來越難以維持,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憑藉其改革開放以後所獲得的豐碩經濟成果,在拯救世界經濟危機當中則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國際經濟秩序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的G20具有一定國際地位。日本安倍晉三上台以美國為盟主、日美軍事同盟關係為機軸的前提下和中國周旋[145],2012年,中日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雙邊關係時期,不時出現爭議和緊張局勢,但在2014年後逐漸改善[146]

與此同時韓國朴槿惠政府達成與習近平的層峰領導人互訪,中韓關係發展一度熱絡,直到薩德系統事件後中韓關係急速惡化,不久後朴槿惠敗選下台民族派的文在寅上台決定控管紛爭,關係稍微平穩。[147]同時朝鮮核武研發成功後帶來廣泛事件影響,一方面是核武威攝力達成一種威攝和平狀態美國對半島軍事動作逐漸下降,另一方面美國警惕中華人民共和國崛起帶來的全面挑戰自身地位,於是展開對中方的複合外交打擊,包含貿易、媒體、科技等中美關係往長線惡化發展。與此同時川普總統領導下美國與多方的貿易摩擦發生扮演國際動盪者角色,受此影響,中日關係和與歐洲、中東、俄羅斯的關係開始升溫。

2018年起中美貿易戰之中的第五輪談判

周邊外交[編輯]

中國與多個國家有領土以及領海爭端,包括了與越南北部灣的爭端,與多個國家在南海的領海與領土爭端,以及多片土地與印度以及日本有領土爭端。北京當局已經解決了多個領土爭端議題,其中包括1997年11月與俄羅斯簽訂的領土爭端一攬子解決方案,於2004年10月14日簽訂《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據官方說法,該協議徹底解決了中俄4300公裡邊界問題。在2000年與越南簽訂的解決部分領土爭端的條約。但是對於南中國海部分島嶼的國際爭端依然有待解決。

多邊外交[編輯]

2009年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各國領導人

1990年代末與21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政策主軸似乎是加強與俄羅斯以及歐洲的外交關係,以制約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但是在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政策有所改變。雖然美國對阿富汗以及伊拉克的攻擊可能造成美國勢力在全球範圍內的繼續增長以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更緊密的包圍,但是隨着美國的外交重心移到中東,美國希望藉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東亞地區的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問題上做出巨大的外交努力。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加強與東盟之間的政治、經濟合作,後又敦促蘇丹政府接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解決達爾富爾問題並取得成效。

現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政策也開始逐漸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及發揮重要作用的方向改變。RCEP亞信峰會上合組織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組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實際主導力,潛在的世界性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而且不論主動或被動,由於中國經濟規模龐大,全球性經濟政策已經不能缺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與和配合,一帶一路計畫的開始啟動帶來深一波的多邊經濟外交場域。

外交爭端[編輯]

夥伴外交分級[編輯]

級別釋義[編輯]

2011年G20集團法國戛納峰會
中國國際航空中法建交50周年塗裝的波音777-300ER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按照外交關係親疏將與其建交的國家劃分不同的外交關係。雖然外交關係的等級可以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外交關係親疏的一個標準,但它也並不能完全準確地顯示兩個國家的真實關係。

  • 「夥伴關係」:指互不對立,並遵守「求同存異」原則,不攻擊某個特定的第三國。與中國建有夥伴關係的國家或組織,通常屬於中國的鄰國或者在國際有一定影響力。夥伴關係,意味着中國與某國雙方已經達到一定的信任度,並且在重大問題上(如在西藏、新疆、台灣等問題上)沒有根本分歧。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54個夥伴[148][149]
  • 「建設性」或「創造性」夥伴關係:雙方本為敵對陣營,但希望通過合作與溝通建設真正的夥伴關係。
  • 「戰略夥伴」:共同討論世界經濟問題並在軍事、戰略方面合作以及國際舞台上展開合作。
  • 「戰略協作夥伴」: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將在軍事、戰略的技術方面協作互助。
  • 「全方位夥伴關係」:指更緊密、更全面、更牢固的夥伴關係。[150]
  • 「全面戰略夥伴」:在戰略的各個方面展開合作。
  • 「合作」主要指經濟某些方面的合作;「全面合作」指經濟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
馬提尼克島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的新中國百貨中心

2015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午餐會上發表演講,指出「近年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秉持平等、包容和共贏的理念,努力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迄今已同75個國家、5個地區或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151]

各國關係級別[編輯]

以下僅列出部分國家和地區或區域組織,標有「?」符號表示不確定。以下大致由高至低排列:

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戰略協作」指除「戰略合作」的內容外,雙方還在軍事技術等方面協作互助,為重視層次最高的特殊夥伴關係。據中國外交部的定義,與「合作」意義有所不同,基礎首先得先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上,強調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任何第三國的新型國家關係,並為雙方在各個領域進行最廣泛的平等互利合作創造了條件,雙方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經濟上互利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國際事務中加強協作。[152]
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戰略合作」則意味着重視層次較高,一般是利益相關的國家甚至盟友,「戰略」從整體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政治、國家安全或特殊戰略資源的最關鍵國家[155]

「全天候」就意味着:不管任何時刻,雙方都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各種國際事務中有緊密的關係,是戰略合作夥伴中最高層次的友好關係[157]
「全面」指的是所有國際合作領域都具有一致性,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165]
「戰略合作」指的是所有合作選項,但相對的立場不一定相同,而如果單只有合作一般只有經濟(見下方定義)。
戰略夥伴關係

「戰略」則意味着政治層次較高。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是國際政治、全球安全戰略資源的關鍵國家。

合作夥伴關係

「合作」指的是政策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中國與之共事較為順利,只是其中不加戰略修飾語的話,該合作多特指普通經濟合作方面有密切交往[200]

「全方位」指的是合作領域很多、範圍廣大,是比「全面」還要全面的關係與合作領域。
「全面」指的是合作領域不少、範圍大。
象牙海岸中國非洲醫療站

其他夥伴關係[編輯]

其他關係
軍事同盟關係
多邊夥伴關係(指多國組織)

旅行與簽證[編輯]

截止2024年3月6日,Henley & Partners公司所作的研究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持有者在亨利護照指數2024年3月全球排名得分為88分,在109個檔次(共199種護照部分同名次)中位列第62名[213]。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在共產主義國家中排名最高。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持有者同時擁有第三國簽證或者居留證件(如申根簽證美國永久居民卡),則可以免簽證前往更多國家。同時在與中華民國建交而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中,海地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單方面免簽證,帕勞圖瓦盧則實行單方面落地簽證。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公民持普通護照進入中國大陸需申請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證分為普通簽證、外交簽證、禮遇簽證和公務簽證。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外交護照(僅限互免簽證的國家)的外國官員在中國大陸過境時或者逗留期間在中國大陸境內期間享有外交豁免權[214]

截至2021年,阿森松島是目前唯一公開表明拒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持有者入境的地區。因為該島常駐人員主要為衛星、海底光纜、美英空軍基地(阿森松島皇家空軍基地)等工作人員約1,000人,尚無旅遊業。[215][216]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持照人實施簽證優惠政策國家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1. ^ 兩岸政權互不承認彼此主權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台灣當局」定義中華民國政府,而中華民國政府亦以「中共當局」或「北京當局」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見台灣問題台海現狀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新中国外交50年(图片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2. ^ 中国外交政策. 中國政府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3. ^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4. ^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5. ^ 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人民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6. ^ 6.0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瑙鲁共和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1-24 [2024-01-26]. 
  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8). 
  8. ^ 斯大林去世时的中国:天安门前挂遗像[组图]. 中國中央電視台. 201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8) (中文). 
  9. ^ 9.0 9.1 9.2 梁衡. 揭秘:邓小平为何决定停止“输出革命”?. 鳳凰網. 《北京日報》. 201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中文). 
  10. ^ 马来亚共产党战败史:被遗忘在丛林中的华人革命. 鳳凰網. 千龍網. 201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中文). 
  11. ^ 金津. 马共的革命与终结. 《二閒堂文庫》.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12. ^ 12.0 12.1 印尼总统大选:历史上的反华、排华事件. 英國廣播公司. 2019-04-17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13. ^ 流亡中國的東南亞共產黨遺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快樂老人報.2012-08-20
  14. ^ Robert Jackson Alexander. International Mao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Praeger. 1999: 200 [2014-07-10]. ISBN 978-0-275-9614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7). (英文)
  15. ^ Karl D. Jackson. Cambodia, 1975-1978: Rendezvous with Dea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03: 219 [2014-07-10]. ISBN 0-691-0254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英文)
  16. ^ 章志峰. 华侨忆红色高棉屠杀:有文化的华人必死. 人民網. 《老人報》. 2014-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9) (中文). 
  17. ^ 30万华人被屠杀毛泽东为何无动于衷. 多維新聞網.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中國大陸)). 
  18. ^ 邓小平为什么果断叫停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鳳凰網. 《炎黃春秋》. 2008-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 
  19. ^ 於洪君. 荒诞岁月中的荒诞外交:中国红卫兵代表团访阿记述. 香港中文大學. 《史海鈎沉》.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20. ^ 金日成为何要砸毛岸英的纪念碑?或因文革波及朝鲜. 博訊.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21. ^ 日本“文化大革命”秘档(组图). 網易. 金羊網. 201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中文). 1960年代,日本也發生一場反對美帝國主義和頌揚毛澤東思想的文化大運動,在日本被稱為左翼運動。 
  22. ^ 程映虹. 毛主义和“文革”与新加坡左翼运动间的关系. 當代中國研究. 2008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5) (中文). 
  23. ^ Dan Levin. 中国何时坦然面对自身历史污点?.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5-03-31 [201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7) (中文(簡體)). 
  24. ^ Kiernan, Ben. The Pol Pot Regime: Race, Power, and Genocide in Cambodia Under the Khmer Rouge, 1975-79.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10 [2020-01-20]. ISBN 978-0-300-1429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英語). 
  25. ^ Laura, Southgate. ASEAN Resistance to Sovereignty Violation: Interests, Balancing and the Role of the Vanguard State. Policy Press. 2019-05-08 [2020-01-20]. ISBN 978-1-5292-02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英語). 
  26. ^ 王友琴. 2016:张春桥幽灵 (PDF). 芝加哥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6-25). 
  27. ^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专访王友琴之二:以鸟和虫的眼睛记录历史( RFA张敏). Radio Free Asia. [201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7) (中文(中國大陸)). 
  28. ^ 28.0 28.1 特稿:剪不断理还乱 李光耀的中国情结. 英國廣播公司(BBC). 2015-03-22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中文). 
  29. ^ 姜安. 流往海外的东南亚共产党遗族. 共產黨員. 2009, (13) [201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30. ^ 美國革命共產黨宣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華網.[2012-01-20].
  31. ^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武裝整編工作結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新聞網.[2011-12-03].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黃華. 文革时期的荒诞外交. 《共識網》. 香港中文大學.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中文). 
  33. ^ 33.0 33.1 惠風. 文革时期荒诞外交强迫非洲人接受红宝书. 多維新聞網. 2015-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中文(中國大陸)). 
  34. ^ 34.0 34.1 34.2 沉重的外交笑话:外国大使需挥舞《毛主席语录》. 鳳凰網. 2010-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中文). 
  35. ^ 文革期间惊动高层的王府井“围攻外宾事件”. 中國網. 搜狐. 2015-09-25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中文). 
  36. ^ 外交革命化:毛泽东对老外检举信的批示(2). 新浪.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中文). 
  37. ^ 37.0 37.1 網上神州五十年:文革时期外交. 香港電台.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香港)). 
  38. ^ Perlez, Jane. 陈毅之子为文革而忏悔. 《紐約時報》. 2013-12-12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中文). 
  39. ^ 39.0 39.1 文革外宾被要求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喊万寿无疆. 胡耀邦史料信息網. 新華網. [202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中文). 
  40. ^ 對外宣傳不要強加於人》,《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06
  41. ^ 建交国家一览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8). 
  42. ^ 42.0 42.1 毛泽东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和“一条线”战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中文). 
  43. ^ 43.0 43.1 【专题报道】世界领导人在联合国留下的难忘瞬间——回顾联大一般性辩论经典时刻. 聯合國新聞. 2019-09-18 [2021-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0) (中文(簡體)). 
  44. ^ 1978年11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新加坡,在机场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亲切握手--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網.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45. ^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新加坡,在机场上受到李光耀总理的欢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46. ^ 面对现实 实事求是:邓小平认错感动李光耀. 人民網.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47. ^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应该感谢的国家?. 南洋視界.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48. ^ 支援改革开放39年 日本决定对华政府援助今年终止. 觀察者網.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49. ^ 40年不提日本金援中国改革开放功勋 北京昨有一句表彰引感慨.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8-12-19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中文(簡體)). 
  50. ^ 外交官忆开放往事(19):法国引领欧洲支持中国改革开放. 《參考消息》.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51. ^ 德国为什么要花数亿欧元援助中国?. 德國之聲.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30) (中文(中國大陸)). 
  52. ^ 52.0 52.1 52.2 52.3 发达国家对华援助“不手软”. 網易新聞中心.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53. ^ 中国还需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援助吗?. 鳳凰網.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54. ^ 那些年从香港引进的现代化——助力改革开放的香港智慧. 新華網.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55. ^ “国家从未忘记”——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的重大贡献. 中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56. ^ 澳门:40年间的变迁和贡献. 新華網. [201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57. ^ 台湾在大陆改革开放中的角色. 台海網. [201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58. ^ 中美建交与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 人民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59. ^ 美中建交40年风云录. 美國之音.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 
  60. ^ 回忆邓小平访美访联合国. 鳳凰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61. ^ 邓小平访美趣闻--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62. ^ 塞巴斯蒂安·斯特蘭高(Sebastian Strangio). 中国的援助让柬埔寨胆量倍增. 耶魯大學. [2019-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63. ^ 宋梁禾. 吳儀君. 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评价及建议 (PDF). 廈門大學國際發展論壇. 2013, (6): 54-58 [2019-11-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14). 
  64. ^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见追忆.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65. ^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拨云见日. 新浪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66. ^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为何没铺红地毯?. 鳳凰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67. ^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鳳凰網.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68. ^ 文扬:“韬光养晦”为什么会成为长期国策?. 觀察者網.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69. ^ 论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 CNKI學問.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70. ^ 新闻背景:关于G20,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新華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71. ^ 上海合作组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72. ^ 新中国峥嵘岁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華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73. ^ China - Member information. 世界貿易組織.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英語). 
  74. ^ 李文. 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与实践. 《中國青年報》. 2004-05-16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中文). 
  75. ^ 金砖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76. ^ 70年中国跃居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新華網.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3). 
  77. ^ China's economy overtakes Japan. 英國廣播公司. 2011-02-14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英國英語). 
  78. ^ Jane Perlez. 习近平放弃韬光养晦推动大国外交.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4-12-01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 
  79. ^ 英媒:习近平放弃中国赖以成功的模式. BBC News 中文.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簡體)). 
  80. ^ Grant, Stan. 【分析】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结束了. ABC中文. 2018-01-31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中國大陸)). 
  81. ^ 拒绝继续韬光养晦习近平颠覆邓小平. 多維新聞網. 2016-08-13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 
  82. ^ 任志强炮轰中国舍弃“韬光养晦”. Radio Free Asia.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中國大陸)). 
  83. ^ 这就是“一带一路”简史!. 新華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84. ^ 一带一路·共建繁荣. 一帶一路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85. ^ Keith Bradsher. “一带一路”卷土重来,中国继续扩大影响力.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0-01-20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簡體)). 
  86. ^ 德语媒体:“一带一路”引发的争议与北京的让步 | DW | 25.04.2019. 德國之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中文(中國大陸)). 
  87. ^ “一带一路”对习政权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017-05-15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英國英語). 
  88.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剑指「一带一路」 美将启动「重建更好世界」倡议 | DW | 09.11.2021. DW.COM. [202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中文(中國大陸)). 
  89.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欧盟拟推出基建大手笔 抗衡“一带一路” | DW | 12.07.2021. DW.COM. [2021-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中文(中國大陸)). 
  90. ^ 2016年G20峰会官网. www.g20chn.org.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91. ^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 新華網. [2020-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3). 
  92. ^ 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 [2018-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6). 
  93. ^ 2020年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202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94. ^ 贸易战是否会将中国推向“失落的二十年”. 英國廣播公司. 2018-03-30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英國英語). 
  95. ^ 欧盟开始批评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1-18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中文(簡體)). 
  96. ^ 1500亿 Vs 4200亿 各说各话的美中贸易逆差. 英國廣播公司. 2019-06-11 [201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3) (英國英語). 
  97. ^ 小山. 再提習近平寫條子力挺 中國戰狼外交發言 港媒撰指不利北京國際形象. 法國廣播電台. 2020-04-13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98. ^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将于下周举行 中国外交部称美应客观、理性看待中美关系(更新版).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99. ^ 楊潔篪是否嚴重失態.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100. ^ 金哲. 习近平的“东升西降”世界观与现实的矛盾. 美國之音. 2021-03-14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中文(簡體)). 
  101. ^ BRET STEPHENS. 美国如何赢得与中国的冷战?.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1-03-30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8) (中文(簡體)). 
  102. ^ 彭斯称要达成协议,中方须遵守《中英联合声明》 央视:该补历史课. 觀察者網.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103. ^ 《中英联合声明》被提及 我外交部重申: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 央視網.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104. ^ 观察:中英联合声明“失效” 中共承诺价值几何?. 英國廣播公司. 2017-07-01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英國英語). 
  105. ^ 要闻解说 - 林何立:央视称《中英联合声明》无效违背国际规则.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9-08-21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中文(簡體)). 
  106. ^ 《中英联合声明》过时了吗?. Radio Free Asia.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5) (中文(中國大陸)). 
  107. ^ 深度解读中英联合声明深陷存废之争背后. 多維新聞網. 2019-08-31 [2020-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文(中國大陸)). 
  108. ^ Verma, Pranshu. 美国欧盟等因新疆问题制裁中国,中国反制. 《紐約時報》. 2021-03-23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9) (中文). 
  109. ^ 新疆与香港议题 欧盟制裁瞄准 中国威胁硬碰硬.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3-16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0) (中文(簡體)). 
  110. ^ Guido Santevecchi. Pechino rispetta l’alleanza tra l’Italia e gli Stati Uniti. Corriere della Sera. 20 maggio 2020 [2020-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111. ^ 中国战狼满世界咆啸 重回文革变国际孤狼?.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中文). 
  112. ^ 中國戰狼惹事 美學者:凸顯其擔憂. 雅虎.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5) (中文). 
  113. ^ 中国驻外使节为何成为“战狼”大使?(1):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美國之音.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中文). 
  114. ^ Brady, Anne-Marie. China's new wolf warrior diplomacy is a Maoist resurrecti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20-11-15 [2021-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英語). 
  115. ^ 中国海军首个海外吉布提基地军港或可停泊超大航母.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9-12-10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中文(簡體)). 
  116. ^ 习近平疫情以来首次外访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看点与重头戏. BBC News 中文.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4) (中文(簡體)). 
  117. ^ 伊朗将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 签署加入上合组织的文件_军事频道_中华网. military.china.com.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118. ^ 中国举办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 俄罗斯美国参加.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2-03-30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中文(簡體)). 
  119. ^ 王霜舟. 习近平出访中亚,疫情以来首次踏出国门.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2-09-15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中文(簡體)). 
  120. ^ 在中亚,中国正在取代俄罗斯. 美國之音.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中文). 
  121.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客座评论:习近平的中亚之行是否能达到其目的? | DW | 13.09.2022. DW.COM.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中文(中國大陸)). 
  122. ^ 中国与所罗门群岛证实签署安全协议 美澳新表达担忧. BBC News 中文.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4) (中文(簡體)). 
  123. ^ Lubold, Gordon. 凭藉武器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中文(中國大陸)). 
  1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联合声明. melbourne.china-consulate.gov.cn.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125. ^ https://www.facebook.com/TBSCTS. 美智庫:中國擴張全球影響力 追近美國. 華視新聞網.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30) (中文(臺灣)). 
  126. ^ 中国试图用“天下观”重塑亚洲和世界秩序. 美國之音.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中文). 
  127. ^ 中國「統一台灣」目的在建立新的國際秩序 -- 上報 / 評論. www.upmedia.mg.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128. ^ Myers, Steven Lee. 专制联盟vs.民主联盟?中国欲领导新国际秩序.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1-04-02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 (中文(簡體)). 
  129.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閉關鎖國逾兩年後 中國如何重新展現外交野心? | DW | 22.11.2022. DW.COM.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中國大陸)). 
  130. ^ 国际政企高官密集访华释放哪些信号. paper.people.com.cn.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131. ^ 观察习普会的三个维度:战略利益、肢体语言与“和平使者”. BBC News 中文. 2023-03-26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3) (中文(簡體)). 
  132. ^ 冯德莱恩:习近平愿与泽连斯基通话以推动乌俄和平. 美國之音. [202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7) (中文). 
  133.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習近平將主持中國-中亞峰會 專家:深入俄後院 | DW | 08.05.2023. DW.COM.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中文(中國大陸)). 
  134. ^ 中亚博弈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借中亚峰会中国能抢到先机吗?. 美國之音. 2023-05-13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0) (中文). 
  135. ^ 普京深陷侵乌战泥淖 中国乘势收割中亚果实.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5-16 [2023-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 (中文(簡體)). 
  136.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中阿关系不断深化 美国忧心忡忡 | DW | 14.06.2023. DW.COM.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中文(中國大陸)). 
  137. ^ 王月眉. 习近平会见巴勒斯坦领导人,中国扩大中东影响力.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3-06-15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7) (中文(簡體)). 
  138.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德国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是对手也是伙伴 | DW | 14.06.2023. DW.COM. [2023-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39. ^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向中外媒体介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情况-新华网. www.news.cn. [202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140. ^ Unfavorable Views of China Reach Historic Highs in Many Countries. 皮尤研究中心. 2020-10-06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英語). 
  141. ^ Sharp Drop in World Views of US, UK: Global Poll (PDF). 英國BBC: 36. 2017-07-04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08) (英語). 
  142. ^ China's Image in Greece (page 33) (PDF). 歐洲晴雨表: 33. 2018-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03) (英語). 
  143. ^ 外交部. 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中華民國外交部 - 全球資訊網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19-04-22 [2020-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4). 
  144. ^ 未建交国代管馆名单. 中國領事服務網. [2020-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7). 
  145.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安倍为中日关系留下了什么? | DW | 28.08.2020. DW.COM.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中文(中國大陸)). 
  146. ^ Japan’s China Policy in Flux • Stimson Center. Stimson Center. 2020-08-24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147. ^ 劉一. 央視-中韓新高峰. News.cntv.cn.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148. ^ 中国伙伴的三六九等. 大公網.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9. ^ 張寒寺. 战略合作伙伴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有什么区别?. 鳳凰網. 2014-07-21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50. ^ 王毅:譜寫全方位外交新篇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4年08月06日,人民網
  151. ^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3-23 [2015-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1). 
  152.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22-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15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3-03-23 [2013-03-23]. 
  15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華網. [2019-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155. ^ 中国与大小伙伴有多少种“关系”.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 
  156. ^ 中國外交部.2009年中老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7. ^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啥样的铁关系?”.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3). 
  158. ^ 中國外交部:2011年5月中緬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9. ^ 习近平会见塞内加尔总统萨勒. Fmprc.gov.cn. 2016-09-02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160. ^ 中国同纳米比亚的关系. [2018-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161. ^ 习近平同加蓬总统邦戈举行会谈.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16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新华网. 新華網_讓新聞離你更近. 2023-05-26 [2023-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中文). 
  163. ^ 新華社微博. 习近平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宣布将中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_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3-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6). 
  164. ^ 中马关系升级 造福两国人民_中国网. 中國網新聞中心_傳遞中國價值. 2024-01-11 [2024-01-11]. 
  165. ^ 巴基斯坦爲中國唯一“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166. ^ 中國及斯里蘭卡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商業電台
  167. ^ 关系提升一层 中国与尼泊尔成战略合作伙伴. [2019-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16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新華社. 2022-09-16 [2022-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1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4-21 [2015-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7). 
  17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__中国政府网. gov.cn. 2023-10-17 [202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3) (中文). 
  17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于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网. News.xinhuanet.com.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1). 
  172. ^ 中哈宣布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華網. [201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3). 
  17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2014-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4). 
  174. ^ 《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規劃》(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
  175. ^ 中埃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海外網
  17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4-03-27 [2014-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77. ^ 《中英兩國10日在倫敦發表聯合聲明》(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
  178.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2017-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179.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人民日報
  180. ^ 中国和巴西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4-07-18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181. ^ 習近平馬杜羅會談:中委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
  182. ^ 快訊: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舉行會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
  18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西兰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Fmprc.gov.cn.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84. ^ 习近平晤沙特国王: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News.ifeng.com.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18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Mfa.gov.cn. 2016-01-23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18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Fmprc.gov.cn. 2016-06-19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187. ^ name, email@gmail.com. 习近平访问波兰与总统杜达会谈 中波晋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Guancha.cn. 2016-06-20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1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 Fmprc.gov.cn. 2016-06-22 [2018-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18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華社. 2019-06-16 [2021-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19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厄瓜多尔共和国关于深化中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華網. [2022-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19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罗门群岛关于建立新时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7-10 [202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19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爱尔兰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2-03-28 [201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93. ^ 习近平会见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 新華網. 2015-07-1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0). 
  19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9-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19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浦路斯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196. ^ 习近平:中国同巴勒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将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时政--人民网. politics.people.com.cn. 2023-06-14 [2023-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中文). 
  19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国际--人民网. 國際--人民網. 2023-07-31 [2023-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9) (中文). 
  198. ^ 习近平会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新华网. 新華網.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9). 
  1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12-20 [2023-12-20]. 
  200. ^ 细说中国对外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为最高层级.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2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关于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4-04-01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11-07 [2015-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0). 
  2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关于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2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6). 
  2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关于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04-06-14 [2004-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2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关于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華網. 2014-03-24 [201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3). 
  2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4-28 [2015-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207. ^ 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特举行会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3-04-06 [2013-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08.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由来. 新華網. 2013-06-06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4). 
  209. ^ 中国同牙买加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5-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10. ^ [专家谈]北京峰会助力中非合作迈向新高度. 新華網. [2021-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211. ^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1-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212. ^ 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 新華網. [2022-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30). 
  213. ^ Henley Passport Index 2024 March Global Ranking.pdf (PDF). 
  2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016-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215. ^ Entry vis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216. ^ Entry visa information docu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October 2017.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