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 Third Taiwan Strait Crisis | |||||||
---|---|---|---|---|---|---|---|
台湾海峡危机和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过程的一部分 | |||||||
![]() 台湾海峡 | |||||||
| |||||||
参战方 | |||||||
![]() |
支援方: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支援方: | |||||||
伤亡与损失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刘连昆、邵正宗因间谍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判处死刑。 |
台湾海峡导弹危机(又称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1996年台海危机,英语:Third Taiwan Strait Crisis)。海峡两岸关系自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1990年代初因东欧、苏联剧变的情势,以及六四事件造成中美关系恶化,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苏联,双方政治关系日趋紧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时双方经济关系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1995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访问美国,并在演讲中提出“此次来美参加康乃尔大学校友返校盛会,不仅是登辉个人的殊荣,更重要的,这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二千一百万同胞共同的荣幸。”、“矢志在最短同时内展开宪政改革,俾为中华民族建立合乎时代潮流的法律架构,为民主政治奠定不朽之宏规。”、“台湾的成就很显然的能够帮助中国大陆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阻止李登辉在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连任,于是进行以武力恫吓台湾的军事演习,此举引发危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和南京军区分别向台湾外海发射导弹,举行两栖登陆作战演习,美国则紧急调动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海峡一时战云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以武力恫吓行为干涉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但最终由李登辉当选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已作好在台湾超越底线后对台实施一定规模战术打击的准备,后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间谍问题(即刘连昆案)取消了原计划。
危机历程[编辑]
背景[编辑]
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后,废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改以《台湾关系法》取代之。《台湾关系法》维持对台在商业、文化及其他方面关系,在军事方面则维持对台军售,但将台湾排除出共同防御体系,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及驻台美军顾问团(MAAG)也于1979年4月25日裁撤,驻台美军全数撤离台湾。
1990年前后因东欧及苏联解体,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对抗苏联,美国转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经济、军事方面的潜在对手,同时六四事件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大陆实施武器禁运的同时加强对台湾军售,但并未将台湾纳入协防体系。
李登辉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初期,时值解严初期,李曾发表演说表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1994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问时,流露出台湾主体意识,中共开始转变对李登辉的态度,批评李登辉正朝台独方向发展[3]。
1995年5月22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决定允许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于当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国进行非官方的私人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打破了将近17年未有中华民国最高层官员访美的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美国此举助长了台湾内部谋求独立的政治势力的气焰。
军事演习过程[编辑]
第一阶段[编辑]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导弹发射及军事演习,表示抗议李登辉访问美国。1995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表新闻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炮部队将于7月21日至28日间,举行导弹演习,朝向距离基隆港约56公里的彭佳屿海域附近试射。[4]1995年12月19日,美国指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5]。此第一阶段大致包含以下行动[6]:
-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江西铅山导弹基地试射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六枚,预定目标距台湾富贵角北方约70海里处。7月21日1时,距离富贵角北方命中区481公里的铅山基地以东某地点,先后发射两枚东风15导弹;7月22日零时跟二时,先后试射两枚东风15导弹;7月24日二时跟四时,先后发射两枚东风15导弹,六枚均命中目标区。
- 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军南京军区出动舰艇59艘、飞机192架次,在东引北方约28海里处,进行海上攻防演练。
- 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军陆海空部队在闽南沿海地区展示舰艇有81艘、飞机610架次。
- 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军在福建省东山岛举行两栖登陆作战操演,出动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师、舰船63艘、飞机50架。
第二阶段[编辑]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间,第二次导弹发射及军事演习。与此同时,台湾即将在3月23日举行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导弹落点在基隆及高雄外海。当时,有消息称将攻占马祖的东莒岛。中华民国国军以及所属导弹部队随即进入最高警戒状态。3月8日当天美国立刻宣布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部署到台湾东北海域。1996年3月11日,美国海军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东部海域,预定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为美国结束越战后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军事部署[7]。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也紧急全部出海抗衡,双方剑拔弩张。另外,面对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美国、日本、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国皆已准备自台湾撤侨。[8][9][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武力威吓中华民国此一阶段的过程:
- 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永安和南平导弹部队基地,进行“联合九六”导弹射击演习。发射四枚东风15导弹点火升空,越过台湾海峡。3月8日零时与一时,从永安分别试射两枚东风15导弹,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里处;而同步时间前后不到十分钟,3月8日一时,从南平发射一枚东风15导弹,落在基隆外海29海里处。后来,经美国碉堡山号神盾舰在屏东小琉球附近海域陆续侦测到4枚导弹[11]。
- 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间,解放军海、空部队在东海与南海展开第二次实弹军事演习。航空兵力之战术操演和编队航行、火炮、导弹射击及海空联训[12]。
- 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间,解放军海、陆、空部队展开第三次登陆联合作战的军事演习,演习地点平潭岛离台湾的岛屿不足70海里。演练项目包括三栖登陆、空降及山地作战演练。
- 欧美国家部分观点认为,解放军当时想攻占中华民国的部分控制岛屿以恫吓中华民国政府,但目标不是东莒岛而是孤立海上的乌坵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未作官方正式评论。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力威吓,当时国军还没有任何可执行“源头反制”的武器装备,基于解放军的导弹威胁,国军一度束手无策。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罗本立一级上将当年因此紧急下令要求中山科学研究院,将4枚天弓二型导弹紧急改造成为地对地战术导弹,并前推部署在某外岛。称为“天弓2S”弹。只要解放军对台湾本岛发射导弹,国军就以此弹实施反击。此外,中华民国陆军调派一个工蜂六型多管火箭连、一个M60A3战车营,秘密从台湾部署至金门,其中一个工蜂六型多管火箭排更部署到最前线的大胆岛,瞄准厦门电厂等目标,一旦解放军攻台,国军便即刻实施报复性攻击。此外中华民国海军派遣海虎号潜舰,满载鱼雷潜伏在共军船团必经海域,长达1个月之久,执行密令的舰长,即为前任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在大选前也秘密派遣国防部参谋本部作战、情报主管两名中将(其中一名是帅化民),亲赴美国,向美国国防部高层说明台方因应方案,并带回美方承诺。
间谍泄密案[编辑]
据中华民国前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六处副处长庞大为说,1996年时,解放军一份“联合九六一”演习计划被间谍刘连昆泄露给中华民国。这份计划显示,如果选举出现“最坏的结果”时,“联合九六一”军事演习随时可以变成真正的军事行动。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获得此一计划后,立刻传达此一消息给美国,美国因而派遣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与独立号航空母舰靠近台海,以具体行动阻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力攻台的军事企图。解放军后来在美国压力下,修改了这项行动方针,采取“三不原则”,即一、发射导弹不会飞越台湾本岛上空,二、海军空军不超越台海中线,三、即使举行登陆演习,不会实际去占领台湾的岛屿等。解放军在演习时发射了导弹,但没有使用实弹的弹头。
当时中华民国军情局六处副处长庞大为特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刘连昆会面,获得相关导弹演习机密资料后,即将机密资料交付中华民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间谍李志豪带回台湾;但李志豪的真实身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间谍,他将资料送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导致刘连昆身份曝光 [13][14]。
1999年,刘连昆连同邵正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不久,他们入祠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忠烈祠[15]。
两岸密使[编辑]
中华民国前总统府资政曾永贤于2019年接受日本产经新闻访问,揭露他在1992年,在李登辉总统指示下,开始与中国大陆政府进行秘密接触;同年底,曾永贤密访北京,获得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接待,此后与中国共产党高层建立机密联络管道。1995年7月初,他在自宅接收到中共高层消息,之后至总统府向李登辉进行汇报;消息称,中国大陆将在2周后进行导弹试射,但不会直击台湾本岛,请台湾当局保持冷静,不要采取军事报复行动。两周后,中国大陆实施了导弹演习[16]。
影响[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總統在歐林講座演講》.
- ^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台灣的影響 (PDF). : 42~43.
- ^ 回顾惊心动魄的5次台海危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台湾网.
- ^ 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 [2007-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6).
- ^ 美军航空母舰访港时机引揣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VBS〉
- ^ 中国军演十个月 美航舰入台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 ^ 台海军事冲突时美国干预之可能性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政策论坛》
- ^ 〈台海紧张他们也怕怕,菲律宾拟定撤侨计划〉,《经济日报》。1996年2月28日。
- ^ 〈美与大马安排撤侨准备作业〉,《联合报》。1996年3月19日。
- ^ 〈日首相指示研拟撤侨对策〉,《联合报》。1996年3月24日。
- ^ 亓乐义:96军演 我曾考虑把事情搞大 逼国际介入,《中国时报》。2006年3月8日
- ^ 童振源:1996台海危机虚实,《中国时报》。2006年3月1日
- ^ 蘋果日報. 苹果日报. [2018-03-27] (中文(台湾)).
- ^ 陈耀宗. 曾害多位台灣特工被逮「雙面諜」李志豪近日可望假釋出獄. 风传媒. 2015-10-11 [2015-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4).
- ^ 陈世昌. 1句空包彈 李登輝勝選 情報網碎. 世界新闻网. 2010-09-05.[永久失效链接]
- ^ 林翠仪. 日媒揭密24年前台海危機 中共打了一通「神秘電話」. 自由时报. 2019-04-03.
- 张淑雅:〈Nancy Bernkopf Tucker,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
相关书籍[编辑]
- 《如果中共跨过台湾海峡》:1995年4月,张旭成,允晨文化,ISBN 978-957-8983-49-6
- 《台湾有没有明天?:台海危机美中台关系揭密》:1999年2月,李洁明,圆神出版社,ISBN 978-957-607-347-2
- 《战区导弹防御与台海安全》:2000年2月,林宗达,时英出版社,ISBN 978-957-8890-46-6
- 《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2003年7月,苏进强,扬智文化,ISBN 978-957-818-523-4
- 《台海安全的危机与转机〉:2004年10月,巨克毅,鼎茂图书,ISBN 978-986-122-270-7
- 《平可夫看后冷战三场区域冲突与台海危机》:2006年7月,平可夫,汉和信息,ISBN 978-988-99137-0-0
- 《捍卫行动:1996台海导弹危机风云录》:2006年11月,亓乐义,黎明文化,ISBN 978-957-16-0753-5
外部链接[编辑]
- 1996年台海危机内幕
- 九五、九六年台海危机
- 克林顿政府台海危机决策制订过程─个案研究
- 中国台海试射的导弹被美方捞获 揭出技术机密[永久失效链接]
- 危机与武力使用:1995-1996年台海危机的再省思[永久失效链接]
- 台湾对于大陆在1995-19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胁的反应
- 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1996年美国政府处理台海导弹危机的研究[永久失效链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