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新铁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新铁路
高台山站西咽喉
概览
运营范围 中国辽宁省新民市黑山县
服务类型两用
目前状况营运中
主要车站高台山站小东站新立屯站
技术数据
路线长度78公里
运营长度60.5公里
最高速度100公里/时
正线数目1(单线铁路)
车站数目10
轨距1,435毫米标准轨
最小曲线半径570米
最大坡度9.9‰
运营信息
运营者沈阳铁路局

高新铁路起自沈山线上的高台山站,向西延伸,有联络线通往沈山线新民站,再先后跨过柳河绕阳河,在新泉站引出联络线通向大郑线么荒站,最终到达新立屯站,与新义线相接,并与大郑线相交。建于1938年-1940年,系为缩短阜新沈阳煤炭运输距离而修建的铁路。

线路总长度73公里,其中正线59公里、站线13.9公里,特别用途线0.1公里。有桥梁16座、1361米,涵渠15座、410米。全线年发送货物3.4万吨,到达货物5.5万吨,发送旅客16.5万人。

高新线主要作为沈山、大郑两线的联络线,是阜新矿区煤炭外运的重要运输线,也是沈山线的一条缓冲线。

历史

[编辑]

筑路

[编辑]

1936年,日本为了向中国内地扩张,加速掠夺阜新矿区煤炭,在新义线建成通车后,即着手修建高台山至新立屯间铁路,由满铁锦州建设事务所负责修建。

1937年4月开工,1938年秋路基工程完工并开始铺轨架桥。

1939年11月1日开始临时营业,1940年3月1日正式营业。

该线建成后,既缩短了阜新煤炭运往沈阳的距离(较经由大郑、沈山线缩短73公里),又减轻沈山线运输负担,而且与新义、锦承等线相连,构成联结关内外的第二条通道和辽西地区环线网络,加速了日本对辽西地区的掠夺与开发[1]

破坏与修复

[编辑]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军接管高新线。在解放战争期间,该线遭到严重破坏。

1948年11月,经铁道纵队和锦州铁路局组织员工抢修,当月28日修复通车。位于10.245公里处的柳河桥全长541.7米,共27孔,是高新线最长的桥梁。1946年和1947年先后两次被炸。

1949年对被炸的14、20、26号桥墩进行包箍加固修复,1951年6月对该桥进行大修,1963年根治了钢梁裂纹和铆钉松动病害,1981年在桥头两端浆砌翼墙,1987年在桥上游新立屯侧增设石笼丁坝3处,共126.5[1]

改造扩建

[编辑]

1958年初,阜新煤炭产量增加,阜新至新立屯及新立屯自高台山间通过能力不能满足需要。锦州铁路管理局报请铁道部在锦州、义县、新立屯、高台山间修建复线。

1959年4月铁道部批复锦州义县间、义县阜新间按复线设计,增设泉眼、杜家、老民屯、贾家4处会让站。会让站由锦州铁路管理局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锦州工程处第一工程队负责施工。

1959年6月开工至年未,临时交付使用,1960年正式交付使用,共投资66万元。会让站建成后,高新线通过能力由25.8对提高到45对,满足了1960年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从1961年开始,运量下降,1962年8月25日将老民屯、杜家、贾家3处会让站封闭。

1965年恢复并进行了扩建。

1969年将每米40公斤B型钢轨换为50公斤中型钢轨。

1985年,对高新线进行大修,钢轨再次更新,将木轨枕更换为钢筋混凝土轨枕。

1978年、1979年,将小东、小梁山、罗家、姚堡4个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从650米延长到850米,共使用投资137.8万元[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张久达 才广忱 米振友 张耀锟. 沈阳铁路局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