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本地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江本地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河源市
韶关市新丰县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hak

东江本地话,又称水源话蛇话,民间通称本地话,是广东省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一系列内部颇为一致的方言点的统称,主要分布于惠州市河源市,少数分布于韶关市新丰县,处于客家话的包围之中。东江本地话在语言分类归属上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学术界一般将其归为客家话的一种次方言。

归属[编辑]

东江本地话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学界主要分为归客和归粤两个派别,其中前者的支持者较多[1]。在粤东自称本地话的几种方言,都属于客家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语混合,区别仅仅在于客的成分多还是粤、闽的成分多;[2][3]“这种混沌性既是岭南底层语言与早期中原汉语相互接触渗透的结果,也是宋元以来客、粤、闽几种汉语方言杂处一地相互竞争影响的结果。”[2]

1987年黄雪贞撰文比较惠州本地话、梅县客家话与广州粤语后指出惠州本地话属于客家话[4]。同年刘叔新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上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惠州本地话属于粤语,并认为源的本地话与州的本地话性质相同,可以合称“粤语惠河系”。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惠州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惠州片,而把河源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粤中片。1990年周日健在《新丰方言志》中将新丰县的水源话归于客家话,并指出其与惠州本地话性质相同[5]。1991年刘若云在《惠州方言志》中再次将惠州本地话归于客家话[6]。之后提出本地话属客的还有傅雨贤,刘镇发,温昌衍,项梦冰等人[1]。2007年刘叔新出版了《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通过对16个本地话方言点的调查与比较,再次指出惠州和河源的本地话,与新丰县的水源话属于“粤语惠河系”[7]。次年侯小英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描写了6个本地话方言点,提出与刘叔新针锋相对的观点[8]。之后庄初升对广东境内的客家话进行界定,分为“老客家话”与“新客家话”两种,而本地话系一种“老客家话”[9]。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则将第1版的惠州片与粤中片取消,前者归于粤台片梅惠小片,后者归于粤台片龙华小片。

名称与分布[编辑]

本地话得名于其使用者的自称“本地人”,这些东江流域中上游沿岸平原及河谷的居民大多都以“本地人”自居。本地话在惠州也被称为惠州话占米话,在河源被称为蛇话蛇声,在韶关新丰县被称为水源话蛇声,学术界一般称其为东江本地话

本地话分布于12个县级行政区内,同时亦被客家话包围。所有本地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位于东江干流或支流近旁,在东江中游分布较密集,上游较稀疏。这些本地话方言点各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相互不同程度地接近,却都容易区辨开,不易相混同。本地话内部不易分片,但刘叔新[7]和侯小英[8]都认为本地话可粗略细分为中游与上游两个小片。本地话分布区域如下[4][5][6][7][8]

语音[编辑]

声母[编辑]

本地话的基本声母可归纳如下表,一些声母的音值在不同方言点存在差异[8][10][11]


[p]

[pʰ]

[m]

[f]

[v]

[t]

[tʰ]

[n]

[ɬ]

[l]

[k]

[kʰ]

[ŋ]

[h]

[ʦ]

[ʦʰ]

[s]

[ʧ]

[ʧʰ]

[ʃ]

[j]
  • [v]声母在一些方言点摩擦较弱,读如[ʋ]
  • 博罗罗城话[f]并入[v],并有特殊的声母[ɬ],后者相当于其他方言点的[s]
  • 连平隆街话[n](细音前除外)并入[l]
  • [j]声母在一些方言点与[z]互为条件变体,或有[z][j]、有[j][z]
  • [ŋ]有细音前的条件变体[ɲ]
  • [ʧ][ʧʰ][ʃ]声母为龙川与紫金等地的本地话特有。
  • 和平等地的本地话[k][kʰ][h]逢细音颚化,不构成对立,视作条件变体。

韵母[编辑]

各地本地话的韵母数量都在50个上下,完整保留了鼻音韵尾[-m][-n][-ŋ]和塞音韵尾[-p][-t][-k][10]
不同于梅县与惠阳等地的客家话,绝大部分本地话都有以[y]作为介音的撮口呼韵母的存在[7]
同时本地话缺乏以[u]作为介音的合口呼韵母[8]
少数位于龙川与连平等地的本地话方言点还存在舌尖元音[7]

声调[编辑]

各地本地话的声调数量都在6个左右,惠城和紫金声调达7个,比其他本地话多保留阳去调[10][11]
和平的去声一部分归入阴平一部分归入阳平,只有5个声调[8]。本地话诸方言点的阴入均未分化
为两个声调,不同于粤语[10]。下表列出各地本地话的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惠城 44 11 35 13 31 5 2
博罗 33 53 35 21 5 2
源城 44 53 55 11 5 1
紫金 44 31 35 23 52 5 3
连平 44 35 13 41 35 3
龙川 33 53 35 31 35 3
和平 33 45 13 归入阴阳平 45 3
新丰 22 45 13 31 5 2

历时比较[编辑]

通过历时比较,可以得出本地话具有如下特点:

  • 中古汉语的非敷奉母字[注 1]声母读唇齿音[f][v],微母字[注 2]声母都为[m][1]
  • 中古汉语全浊塞音与全浊塞擦音声母不分平仄,都读送气清塞音与塞擦音声母[注 3][1]
  • 中古汉语流摄的一三等各地本地话都具有区别,如狗≠九[10]
  • 中古汉语蟹、咸、山三摄的一二等还保留区别,如蟹摄的该≠街。但效摄一二等已经混同,如高≠交[10]
  • 中古汉语臻摄合口的魂韵字与山摄一等字的白读混同,如惠城与源城等地的盆=盘,孙=酸[1]
  • 中古汉语浊去字归并到阴平(但惠城例外),如树浊去=书,洞浊去=通,此特征极少见于本地话之外[10]

词汇[编辑]

与粤客语的词汇比较[编辑]

以惠州惠城本地话为例,其同时与粤语及客语共享大量词汇,关系密切[1]

惠州本地 广州粤语 梅州客语 类型 惠州本地 广州粤语 梅州客语 类型 惠州本地 广州粤语 梅州客语 类型
太阳 日头 日头 日头 三者同 中午 晏昼 晏昼 昼边 惠同粤 惠同客
月亮 月光 月光 月光 舌头 舌嫲
刚才 头先 头先 头先 睡觉 瞓觉[注 4] 瞓觉 睡目 弟弟 老弟 细佬 老弟
祖父 阿公 阿爷 阿公

一些晚近时代才从广州话借入惠城本地话的词语并不符合惠城本地话的字音演变规律[8]

如“老窦”的“窦”,广州读如不送气音声母开头,惠城本地话按演变规律应为送气音声母开头,但是实际上惠城本地话没有送气音的读法[8]

特征词[编辑]

本地话有一批内部比较一致,而少见或不见于其他汉语方言的特征词[8]

惠城 博罗 源城 连平 龙川 和平 备注
肚子 肚胈 肚胈 肚胈 肚胈 肚胈 肚胈 《集韵》:胈,白肉也。肚胈亦见于兴宁一地客语。
宰杀 由宰杀禽类时候的顺毛动作引申为宰杀家禽牲畜。
《广韵》:蹃,践也。侧重于无意的踩踏动作。
抬头 《广韵》:仰,偃仰也。
忘记 忘记 漏记 漏记[来源请求] 忘记 漏记 漏记 本地话的创新说法。
害怕 《广韵》:惶,惧也。
舅舅 舅爷 大舅 舅爷 阿舅 舅爷 舅爷 亦常见于吴语的方言。
本地话“我”音[ŋɔi]阴去,此外仅见于少数粤语的方言。

注释[编辑]

  1. ^ 如放、肺、肥等字。
  2. ^ 如闻、文、问、物、雾、舞等字。
  3. ^ 中古时声母为全浊塞音的,如步、弟、巨等字;声母为全浊塞擦音声母的,如自、直等字。
  4. ^ 瞓的本字即“睏”。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侯小英(2017)
  2. ^ 2.0 2.1 潘家懿、林伦伦(2011),粤东惠河片闽南语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台湾语文研究》第6卷第2期,2011, p.16-17
  3. ^ 潘家懿、郑守治. 粤东闽南语的分布及方言片的划分. 《台湾语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年. 页146.
  4. ^ 4.0 4.1 黄雪贞(1987)
  5. ^ 5.0 5.1 周日健(1990)
  6. ^ 6.0 6.1 刘若云(1991)
  7. ^ 7.0 7.1 7.2 7.3 7.4 刘叔新(2007)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侯小英(2008)
  9. ^ 庄初升(2008)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严修鸿(2009)
  11. ^ 11.0 11.1 张文科(2005)

来源[编辑]

书籍
  • 周日健. 新豐方言志.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12. ISBN 7-5361-0573-8. 
  • 刘若云. 惠州方言志.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02. ISBN 7-5359-0658-3. 
  • 刘叔新. 東江中上游土語群研究──粵語惠河系探考.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07. ISBN 978-7-5087-1716-6. 
  • 练春招; 侯小英; 刘立恒. 客家古邑方言. 客家研究文丛.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10. ISBN 978-7-5623-3365-4. 
论文
  • 黄雪贞. 惠州话的归属. 方言. 1987, (4): 255–263. 
  • 温昌衍. 略论粤中客家地区“蛇话”的性质及得名缘由. 客家研究辑刊. 2003, (2): 28–29. 
  • 张文科. 广东紫金畲声研究 (硕士论文). 山东大学. 2005. 
  • 侯小英. 東江中上游本地話研究 (博士论文). 厦门大学. 2008. 
  • 庄初升. 广东省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 东方语言学. 2008, (2). 
  • 严修鸿. 河源惠州“本地话”语音概略. [2022-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 严修鸿. 河源惠州“本地话”语音概略. 南方语言学.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12. 
  • 侯小英. 惠州话:粤色客底的粤化客方言. 学术研究. 2017, (7): 15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