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杉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團杉鐵路
概覽
營運地點 中國吉林省
服務類型普速鐵路
主要車站5
技術數據
線路長度41.752千米
營運長度41.752千米
正線數目單線鐵路
車站數目5
軌距准軌
電氣化方式
閉塞方式繼電半自動
營運資訊
計劃通車1944年
營運者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通化鐵路分局梅河口車務段

團杉鐵路全線位於吉林省輝南縣境內。自瀋吉鐵路團林站出岔,東行跨越輝發河,轉南沿蛤蟆河左岸丘陵地帶而上,經板杖子抵輝南鎮,向偏西南延展過長山屯,至終點站杉松崗站,全長41.752千米,營業長度42.2公里,是杉松崗煤炭外運的支線鐵路。

線路[編輯]

全線高差71.87米。吸引區內、農業、林業和煤炭資源豐富。

最大坡度上行5‰,下行18‰,站內3‰;最小曲線半徑400米,曲線佔全長39.9%;站內股道有效長最小為280米;鋼軌每米32公斤;枕木每公里1500根;路基寬度5米(直線段);砂礫道床,厚度300毫米;橋樑載重L—20級[1]

全線共建橋19座,除1座64孔混凝土和木結構混合橋外,其餘18座都是木橋,其中有16座單孔小橋,孔徑為2~4米;修建涵渠70座,多為單孔,孔徑為0.6米或0.9米的無鋼筋混凝土管[1]

歷史[編輯]

1882年,發現杉松崗煤田,煤的埋藏量為2800萬噸,屬優質焦煤。1886年開始用土法採煤,用騾馬大車外運。

1928年,滿鐵對團杉線進行了測量設計。

1941年,日本根據「滿洲鐵路網計劃」和「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編制的「朝陽鎮、杉松崗間私營鐵道的調查報告書」,決定修建團杉線[1]

1942年,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由於缺乏現場詳細調查,使團林子至輝發河大橋的路基標高過低,橋孔過少,給線路留下了缺陷。

1943年9月,由滿鐵通化建設事務所鐵路修建組織施工,土石方工程分4段進行,由日本統治者組織「勤勞奉仕隊」和抓來的勞工晝夜施工。勞工們暗中反抗,路基填方時不打夯,有的路段土石方中埋秫秸和破土籃子。由於施工質量低劣,試運轉時即造成脫軌事故。

全線於1945年6月完成鋪軌。

1945年7月,由杉松崗煤礦往外運煤的列車行至39公里處,因路基鬆軟,大量土石方下沉,造成列車脫軌,直到1945年九三勝利前,再沒正式通車。

1946年,國民黨軍隊將團林子至板杖子段線路拆除。

1947年,朝陽鎮解放後,為修復平梅線和瀋吉線,將團杉線部分軌件和枕木挪用,全線處於廢棄狀態[1]

1958年10月,吉林省計劃開採杉松崗煤田,由國家和地方共同修復團杉線,組成1000多人的輝南鐵路野戰兵團,加上輝南勞改總隊,對團杉線進行恢復建設[1]

1958年10月至1959年4月,由輝南鐵路野戰兵團修復17公里。1959年4月至11月21日,由輝南勞改總隊修復7.5公里,延展到輝南鎮。

1960年1~6月,補建輝發河大橋1座和永久性橋涵50座,新建輝南至杉松崗間19.5公里輕型軌,改換鑄鐵軌。

1960年11月28日正式運營,屬吉林省地方鐵路。

1962年1月13日,吉林省政府決定將團杉線交由吉林鐵路局代管,並成立代管所。

1966年12月27日,吉林鐵路局正式接管團杉線。

1968年7月4日,團杉線代管所撤銷,移交通化鐵路分局管理。團杉線通車後,先後將木結構橋改為鋼筋混凝土橋,對全線114座涵渠進行了改造,提高了橋涵的泄洪能力。將雜型鋼軌和鑄鐵軌全部換為每米43公斤鋼軌,並對全線進行了中修[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張久達 才廣忱 米振友 張耀錕. 沈阳铁路局志.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