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賀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賀齊
後將軍
國家孫吳
時代孫吳
主君孫策孫權
姓名賀齊
公苗
封爵山陰侯
出生
逝世227年
親屬
賀達、賀景

賀齊(2世紀?—227年),公苗漢末會稽郡山陰人,三國東吳將領,會稽士族賀氏的家主,在江東內部平定山越所戰披靡,期間也有參與前線作戰。

本為「慶」姓,賀齊的伯父慶純,在儒學界有很大的聲望。漢安帝在位時擔任侍中、江夏太守。不過慶純辭去官職,曾經與江夏黃瓊、廣漢的楊厚同被徵任為「公車」署。但是後來避漢安帝生父孝德皇的名諱,所以改為「賀」姓。[1][2][3]

生平

[編輯]

少有威名

[編輯]

賀齊年少是郡吏守剡縣,而當地縣吏斯從像輕俠一樣放蕩結交,賀齊打算把他懲治。而主薄勸諫賀齊:「斯從是縣裡頭的大族,也有山越依附他,今日如果把他懲治,明日賊寇就會來」。賀齊聽後憤怒,立刻把斯從斬殺。斯從的族人黨寇陸續集結,率千餘人舉兵攻擊賀齊所在的縣所。賀齊便率郡吏平民打開城門進行突擊,隨即大破叛亂者,威震山越。後來太末、豐浦兩縣的平民造反,賀齊轉到太末為縣長,在當地誅殺奸惡安養善好,在任期當月把叛亂平盡[4]

培旋律動

[編輯]

建安元年(196年),賀齊被孫策察舉孝廉,當時王朗逃跑到東治,侯官商升為王朗起兵。孫策派永寧長韓晏領兵討伐,而賀齊代替其為永寧縣長鎮守。不久韓晏敗於商升,賀齊隨之又代其成為南部都尉,商升畏懼賀齊的威名,派遣使者乞討結盟。賀齊陳說其利害禍福,商升隨即送上印綬出門投降。但是賊將統帥張雅、詹強等人並不願意商升投降,所以合謀將商升反殺,之後張雅並自稱無上將軍,詹強自稱會稽太守。當時賊眾氣勢高漲,賀齊兵少不足以去討伐,所以屯軍休戰。張雅與何雄因為有爭地而分離,賀齊派越人從中挑撥,令兩方更深猜疑,並出兵相互吞併。賀齊於是出兵前往討伐,在一戰裡頭大破張雅,詹強黨眾被賀齊震嚇而畏懼,便率眾出城投降[5]

迅勢逆襲

[編輯]

賀齊平定侯官後的建安八年(203年),建安、漢興、南平等縣的豪強再次發動叛亂,賀齊於是進兵建安,設立都尉府,這一年是建安八年也就是203年。郡調發五千兵,而且讓各縣縣長帶領自己的部將,並統一歸由賀齊調節差遣。賊將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五人各率領了萬戶人眾,連營相駐在漢興,吳五的六千戶人眾另屯營在大潭,鄒臨的六千戶人眾就屯在蓋竹,一同進軍出餘汗,音幹。賀齊軍討伐漢興,經過餘汗。賀齊認為賊多自己兵少,若然孤軍深入則沒有後繼支援,擔心容易被敵人切斷退路,於是令松陽縣縣長丁蕃留在餘汗防備。丁蕃本來與賀齊同為相鄰縣城的縣長,但他恥於在賀齊的部隊指揮之下,所以推辭不肯留下。賀齊立斬了丁蕃,軍中被賀齊的舉動震慄,沒有人不從命。於是分兵留餘汗防備,自己則進軍討伐洪明,連續大破敵人。臨陣斬殺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四人均投降。然後轉攻蓋竹,向大潭進軍,吳五、鄒臨再次投降。在討伐懲治中斬殺六千首級,賊中的名將全部被擒獲,賀齊再次整頓縣邑,從中得到兵卒萬人,被拜為平東校尉。建安十年(205年),賀齊轉戰到上饒進行討伐,分出建安桐鄉地,設為建平縣。

克敵寧內

[編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發生的同一年,賀齊遷升為威武中郎將,並與率領萬人的蔣欽共同討伐丹陽郡的黟縣、歙縣。當時武彊、葉郷、東陽、豐浦四個郷的賊將率先投降,賀齊上表將葉郷改為始新縣。而歙縣的賊帥金奇率領萬戶人屯駐在安勒山,毛甘的萬戶人則屯在烏聊山,黟縣賊帥陳僕、祖山等人的二萬戶人就屯在林歴山。林歴山地形是四面山壁聳立,有數十丈高,山徑危險狹隘,刀盾無法施展,賊將居高臨下投石,無法反擊進攻。吳軍屯駐在山徑多日,將官兵吏為之憂慮。賀齊親自出山間四周瀏覽,觀察地形分析便利,暗中募集身輕敏捷的兵士,給他們製作鐵戈,潛入賊眾不防備的隱密險要地方,用鐵戈鑿山壁開挖攀爬前進的道路,乘夜令士兵偷偷爬上去,然後捆綁數多的垂布供給下方的人攀爬,上壁者有數百人,並在四面佈置,一齊擂鼓吹號,賀齊已經部署了兵眾待命。賊眾在夜晚聽到鼓聲四嚮,山下不見吳軍便以為他們已經上了山,於是驚慌失措陷入混亂,不知如何是好,本來把守險要的賊者也逃跑回巢。吳軍才得以上山,於是大破陳僕等人,其他餘黨都投降了,此戰共斬殺首級七千人,賀齊與蔣欽平定了黟縣及歙縣。賀齊再次上表把歙縣分為新定縣、黎陽縣、休陽縣,並與黟縣、歙縣、始新為六縣,孫權於是分出為六縣並為新都郡,以賀齊為太守,立府於始新,加偏將軍。

綏靜邦域

[編輯]

建安十六年(211年),吳郡餘杭縣百姓郎稚與宗族起兵作賊,又有數千人響應,賀齊出兵進討,隨刻打破郎稚,賀齊上表分餘杭縣新設臨水縣。賀齊接到命令他要返回到所治理的始新郡,在返郡的時候,孫權在路上出現,以樂舞大象之宴席為他餞行。孫權問賀齊:「如今平定天下,在都城立國,使遠地上貢珍品,令兇猛的野獸停止揮舞銳爪,若不是你的功勞那會是誰呢?」賀齊說:「殿下以神武之姿得到應得的期望,開拓帝王基業,臣我幸好因緣際會,才得以驅馬在風塵之下,說輔佐的還算不上,若果是作為鷹犬的效用,我們臣下是非常願意。若說是使遠地上貢珍品,令兇猛的野獸停止揮舞銳爪,應是至尊的聖德所為,而不是臣我所能做到的。」之後孫權賞賜賀齊獲贈車和駿馬,宴席結束孫權請賀齊上自己的御駕一起坐,賀齊辭讓不敢,孫權命左右扶賀齊上車,令兵吏以騎兵開路,如同郡中舉行儀式一樣。孫權望著這個情景笑說:「人應當努力,不積累勤勉的功績,這樣的榮耀是不可能得到的。」車走了百餘步才轉走。

建安十八年(213年),豫章郡東部平民彭材、李玉、王海等率領眾萬餘人起兵為賊作亂,賀齊前往討伐平定,誅殺其首領,餘黨全部降服。在賊黨中挑選健壯者為軍兵,差一些的歸為縣民,遂遷升為奮武將軍。

攻敵必援

[編輯]

建安二十年(215年),跟從孫權進攻合肥。當時張遼從城中出戰偷襲,作為先頭部隊一員的徐盛被重創遺失了旗矛,賀齊和潘璋從後方趕到,賀齊率領中軍部隊攻撃,期間拾回徐盛遺失的旗矛。孫權在逍遙津受到張遼偷襲,駕馬躍橋成功撤退,賀齊以三千水軍在南岸接應。孫權回到船上,設宴慰勞大家,賀齊跪下哭泣說:「至尊是眾人的君主,應當保持謹慎莊重,今日的事幾乎造成禍敗。群臣都為之驚恐,如同天地崩塌,希望你以此為終身的警誡!」孫權親自擦拭賀齊的眼淚說:「非常慚愧!我會謹記於心,還不只寫在腰帶上。」

以戰養戰

[編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進攻濡須口,鄱陽郡平民尤突受曹操授予印綬,而同時丹楊賊帥費棧也受曹操授予印綬作為內應,把平民轉為賊,陵陽縣、始安縣、涇縣都與尤突呼應。孫權派賀齊與陸遜討伐尤突和費棧,賀齊大破尤突,並斬數千首級,剩下的餘黨被震驚降服,丹楊三縣皆投降,從中得到精兵八千人。而另一方面費棧的黨羽眾多,相反陸遜前往的兵少,於是陸遜增設不少旗旌,分置戰鼓、號角,深夜潛伏山谷之間,剩著鼓聲躁動進擊,費棧人馬瞬間被打破四散。於是陸遜整編東三郡的部隊,健壯強者為兵,老弱者作為國民安戶,得精兵幾萬人,將留有的惡賊舊患全部消滅,軍隊所過之地社會即得安寧。賀齊拜為安東將軍,封山陰侯,出任鎮守長江江面,督扶州以上地方至皖城的水域。

倚憑軍異

[編輯]

黃武初年(222年),曹丕以不送子為藉口對孫權發起三方面伐吳攻勢,並派遣曹休作為指揮官攻擊洞口。賀齊因為路遠原因而隨後才到,並駐扎新市抗擊魏軍。當時呂範作為指揮官防衛曹休,但諸將在出戰途中遇上暴風溺死者眾多,亡者有一半,眾將士士氣低落,可謂出師不利。唯獨賀齊後到而避過了這次的天災海難,這支軍隊得以保存軍力,諸將全賴賀齊軍才穩住態勢。

賀齊性格喜歡奢侈綺麗,尤其是軍事方面,兵器盔甲器械都是極其精良,所乘坐的戰船都雕刻上赤色彩繪紋理,青色羽蓋,深紅色的帷幔。大小盾牌和戈矛,都繪製上花爪文畫,弓弩箭矢都是取材於上乘材料,其所屬的蒙衝鬥艦,遙望猶如山群一樣連綿不斷。曹休等人對賀齊非常忌憚,隨即引大軍撤退。後來遣升後將軍,假節領徐州牧。

出其不意

[編輯]

當初,晉宗為戲口守將,率眾投魏背叛吳,並還駐蘄春太守,打算圖取襲擊安樂救回自己做人質的家屬。孫權對此感到恥辱憤恨,藉著223年三方面戰爭剛結束,在六月盛夏,出其不意地派賀齊督糜芳、鮮於丹,與胡綜一起襲擊蘄春,隨即晉宗被生擒捕獲。四年之後就是227年,賀齊去世,兒子都有令名,也是佳將。

攻其無備

[編輯]

曾經,吳國派遣賀齊討伐山越,賊中有擅長符咒禁術的人,每當兩方交戰的時候,官軍的刀劍都不能拔出,弓弩射出的箭矢還會倒射回自己,總使吳官軍交戰不利。賀齊經過長思摸索之後說:「我曾經聽聞金上有鐵刃可以禁的人,蟲有毒可以禁的人,如果沒有刃沒有毒則不能禁。他一定是能夠禁我們兵器的人,但一定不能禁沒有鐵刃的物件。」於是用強硬的木頭製作多支木棍,挑選強健有力氣的五千名兵卒為先頭部隊,全部拿起特製木棍。那群山賊以為自以為是擅使禁術,完全不進行嚴密準備。於是賀齊指揮的官軍以特製木棍揮擊,那些山賊無法再施展禁術,被擊殺者數以萬計[6]

逸聞

[編輯]

有人狀告呂範與賀齊二人在衣著方面過份奢華綺麗,服飾甚至有僭越王者的嫌疑,孫權回應說:「當年管仲亦曾做過逾禮的行為,但齊桓公能加以包容,結果亦不損其霸業。如今子衡(呂範)、公苗(賀齊)二人,根本沒有犯上管仲那種程度的過失,他們只是精好於器械,在舟車用物方面追求嚴整而已,這能建立出強悍的軍容,對其治軍又有何損失呢?」,聽到孫權對二人信任的回應後,狀告者再也不敢說二人是非[7]

評價

[編輯]
  • 三國志》總評曰:「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御,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呂岱清恪在公;周魴譎略多奇;鍾離牧蹈長者之規;全琮有當世之才,貴重於時,然不檢奸子,獲譏毀名雲。」
  • 朱育:其雄姿武毅,立功當世,則後將軍賀齊,勛成績著。(《三國志·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

家屬

[編輯]
  • 父輩
    • 賀純,字仲真[8],伯父(《元和姓纂》作祖父),名儒,漢安帝時曾任侍中江夏郡太守,後辭官。
    • 賀輔,官至永寧縣長[2]
  • 長子賀達,吳嘉禾二年(233年)去遣使公孫淵,但慘遭殺害。[9][10]
    • 賀質,賀達子,位至虎牙將軍。[11]
  • 次子賀景,位至滅賊校尉。[12]
    • 賀邵,東吳末年重臣,另有傳。
    • 賀惠,賀邵弟,曾任宛陵令。[13]

三國演義

[編輯]
  • 小說中的吳國不存在山越困擾,是發達繁榮和平的地方,賀齊也被吳承恩刪除沒有登場。正史南方是相對落後的地方,與中原對比是較為不發達,其山阻險地也是山越族的溫床,不定期大規模侵擾吳國境地,故此孫權對外作戰的同時也要兼顧內部山越問題。而揚州本土豪族也與當地的山越族有聯繫,越族能夠就地取鐵鑄造兵器,潛伏在山阻險地進行游擊戰,軍力數以萬計以上,相等於一批正規軍。孫權每次出征都非常煩惱,所以會派出大量家臣進行平定,而賀齊是當中的佼佼者,對孫權開發南方有很大的貢獻。

註釋

[編輯]
  1. ^ 《晉書·賀循傳》
  2. ^ 2.0 2.1 虞預《晉書》:賀氏本姓慶氏。齊伯父純,儒學有重名,漢安帝時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與江夏黃瓊、廣漢楊厚俱公車徵。避安帝父孝德皇諱,改為賀氏。齊父輔,永寧長
  3. ^ 元和姓纂卷九》:賀,姜姓,齊公族慶父之後。慶克生慶封,以罪奔吳,漢末徙會稽山陰,後漢慶儀為汝陰令,慶普之後也,曾孫純避漢安帝父諱,始改賀氏。孫齊,吳大將軍,齊孫中書令劭,劭生晉太子太傅修,修十二代唐太子中書舍人德仁,德仁姪孫彭州刺史黙,德仁姪曾孫太子賓客知章,生曾。
  4. ^ 縣吏斯從輕俠為姦、齊欲治之、主簿諫曰:「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齊聞大怒、便立斬從。從族黨遂相糾合、衆千餘人、舉兵攻縣。齊率吏民、開城門突撃、大破之、威震山越。後太末・豐浦民反、轉守太末長、誅惡養善、期月盡平。
  5. ^ 建安元年、孫策臨郡、察齊孝廉。時王朗奔東冶、候官長商升為朗起兵。策遣永寧長韓晏領南部都尉、將兵討升、以齊為永寧長。晏為升所敗、齊又代晏領都尉事。升畏齊威名、遣使乞盟。齊因告喩、為陳禍福、升遂送上印綬、出舍求降。賊帥張雅・詹彊等不願升降、反共殺升、雅稱無上將軍、彊稱會稽太守。賊盛兵少、未足以討、齊住軍息兵。雅與女壻何雄爭勢兩乖、齊令越人因事交構、遂致疑隙、阻兵相圖。齊乃進討、一戰大破雅、彊黨震懼、率衆出降。
  6. ^ 《抱朴子‧內篇卷之五‧至理》:昔吳遣賀將軍討山賊, 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自向,輒致不利。賀將軍長情有思,乃曰:「吾聞金有刃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刃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彼必是能禁吾兵者也,必不能禁無刃物矣。」乃多作勁木白棓,選有力精卒五千人為先登,盡捉棓。彼山賊恃其有善禁者,了不嚴備。於 是官軍以白棓擊之,彼禁者果不復行,所擊殺者萬計。 
  7. ^ 《江表傳》:人有白範與賀齊奢麗夸綺,服飾僭擬王者,權曰:「昔管仲踰禮,桓公優而容之,無損於霸。今子衡、公苗,身無夷吾之失,但其器械精好,舟車嚴整耳,此適足作軍容,何損於治哉?」告者乃不敢復言。
  8.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固傳》注引《謝承書》:「純字仲真,會稽山陰人。少為諸生,博極腢蓺。十辟公府,三舉賢良方正,五征博士,四公車征,皆不就。後征拜議郎,數陳災異,上便宜數百事,多見省納。遷江夏太守。」
  9. ^ 裴注《三國志·魏志八·公孫度(孫淵)傳》引《魏略》載其表:「……軍將賀達、虞咨領餘眾在船所。……」
  10. ^ 《三國志·吳主傳》:三月,遣(宿)舒、(孫)綜還,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淵果斬彌等,送其首於魏,沒其兵資。
  11. ^ 《會稽典錄》:(賀)達頗任氣,多所犯迕,故雖有征戰之勞,而爵位不至,然輕財貴義,膽烈過人。子質,位至虎牙將軍。
  12. ^ 會稽典錄:景為滅賊校尉,御眾嚴而有恩,兵器精飾,為當時冠絕,早卒。
  13. ^ 裴注《三國志·吳志·孫皓傳》(凰皇元年,272年)引《吳歷》:中書郎奚熙譖宛陵令賀惠。惠,劭弟也。遣使者徐粲訊治,熙又譖粲顧護不即決斷。皓遣使就宛陵斬粲,收惠付獄。會赦得免。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60》,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