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費詩(211年前—234年後),公舉益州犍為南安(今四川省樂山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官吏。

生平[編輯]

劉璋治理益州時,被任為綿竹。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進攻綿竹,費詩率先舉城投降。後平定成都,劉備領益州牧,以費詩為督軍從事,後轉為牂牁太守,再為州前部司馬。

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派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知道黃忠為後將軍,與他同位,關羽怒說:「大丈夫怎樣也不會和一個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費詩對關羽說:「建立王業的人,都不是只用一人。當年蕭何曹參漢高祖少小而為舊親,而陳平韓信亡命逃來在後,但論到其班列,韓信居於最上,而未聽過蕭何、曹參因此而怨恨。現今漢中王以一時的功勞,提升漢升(黃忠),但說到意義的輕重,豈會與君侯(關羽)相提並論呢!而且王與君侯(關羽),有如一體,一起憂戚,禍福同享,我認為君侯你,不宜計算官號的高低,爵祿的多少而在意。我只是一介的使節,奉命辦事的人,君侯如不受拜,那我便歸還,但比較一下此舉動的確甚為可惜,恐怕而後會有悔恨呀!」關羽有所感悟,便立即受拜。

後來,群臣議論想推舉劉備登基為皇,費詩上疏道:「殿下因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所以寄居萬里之遠的他鄉,集合士眾,率軍討賊。現今大敵未戰勝,而先自立,恐怕人心疑惑。昔漢高祖盟約,先破秦的人為王。後劉邦攻佔咸陽,獲得子嬰,仍然推讓不作王,何況今天殿下還未出門庭,便想自立呢!愚臣誠心認為殿下不能這麼做。」於是被以不順從旨意為名,降官為永昌從事

225年,隨諸葛亮南征,勝利後回至漢陽縣,降人李鴻來拜會諸葛亮。諸葛亮接見李鴻,當時蔣琬和費詩都在座。李鴻說:「當日孟達許都,剛巧見到王沖從南來降,來說孟達投降後的事,他說明公(諸葛亮)心恨切齒,想誅殺孟達的妻兒,幸好先皇不聽。不過孟達說:『諸葛亮做事有先後次序,終不會這樣做。』所以都不信王沖之言,現在已經拜託明公了,不有復求了。」諸葛亮對蔣琬、費詩說:回去後便與子度書信問候。但費詩卻說:「孟達這個小子,以前的聲名就已經是不忠,後又背叛先皇,反覆的人,不足以我們書信給他呀!」諸葛亮聽後默然不答。

不過,諸葛亮仍想讓孟達作為外援,方便北伐,就與孟達書信,而孟達得到諸葛亮書信後,開始謀求對策,叛魏投蜀。不過魏大將司馬懿卻早已料到,用極快的時間擊敗孟達。諸葛亮亦因孟達無款誠的心,所以不救助他。後來,蔣琬執政,任費詩為諫議大夫,後在家裏逝世。

三國演義[編輯]

65回費詩隨劉璋投降,73回提及勸關羽接受將軍封號,91回提及名字。演義沒有提及費詩不同意劉備登基被貶一事。

特徵[編輯]

費詩說話、分析都有條理,較率直。不過在劉備登基為皇一事上,習鑿齒認為過於規範,不懂調變,而裴松之亦贊同。

家庭[編輯]

[編輯]

評價[編輯]

三國志》評曰:「霍峻孤城不傾,王連固節不移,向朗好學不倦,張裔膚敏應機,楊洪乃心忠公,費詩率意而言,皆有可紀焉。以先主之廣濟,諸葛之準繩,詩吐直言,猶用陵遲,況庸後乎哉!」

習鑿齒曰:「夫創本之君,須大定而後正己,纂統之主,俟速建以系眾心,是故惠公朝虜而子圉夕立,更始尚存而光武舉號,夫豈忘主徼利,社稷之故也。今先主糾合義兵,將以討賊。賊強禍大,主沒國喪,二祖之廟,絕而不祀,苟非親賢,孰能紹此?嗣祖配天,非咸陽之譬,杖正討逆,何推讓之有?於此時也,不知速尊有德以奉大統,使民欣反正,世睹舊物,杖順者齊心,附逆者同懼,可謂闇惑矣。其黜降也宜哉!」

參考資料[編輯]

  • 《三國志‧蜀書‧費詩傳》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41》,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