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甘寧
折衝將軍西陵太守
甘寧
清代甘寧畫像
折衝將軍西陵太守
國家孫吳
時代東漢
主君劉璋黃祖孫權
興霸
籍貫益州巴郡臨江縣(今重慶市忠縣
逝世220年
東吳

甘寧(2世紀—217年以後),興霸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市忠縣)人,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的著名將領,曾經歷仕於劉表黃祖麾下不被重用,轉投孫權麾下受到周瑜呂蒙的推舉。其功勛主要在曹魏的戰役中表現顯赫,孫權曾稱贊道:「孟德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亦協助魯肅與呂蒙對峙關羽;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

生平[編輯]

錦帆賊俠[編輯]

甘寧本是南陽人,先客於巴郡。本為吏使,舉為計掾,後為蜀郡丞,不久,棄官回家(可能是因起兵反對劉璋所致成功,詳見下文)。[1]甘寧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著華麗,人稱「錦帆賊」。當地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二十多歲時,不再搶劫鬧事,開始發憤讀書,尤其是《諸子》。

懷才不遇[編輯]

《蜀志·劉二牧傳》引王粲英雄記》記載說在劉璋初即位之時,荊州別駕劉闔煽動[2]甘寧聯合沈彌婁發起兵造反不敵,投奔到荊州,《資治通鑑》也有記載此事。而《吳志》本傳並沒有記載,只是說甘寧與手下八百人投到劉表麾下。劉表是儒人,深居南陽不諳軍事,甘寧不得重用,後來依附屯守夏口黃祖,但三年來黃祖不曾以禮相待。孫權進攻夏口時黃祖敗走,甘寧為了救主拉弓射殺追擊而來的吳將凌操,黃祖雖蒙甘寧相救,仍對甘寧不加重視,黃祖的副將蘇飛屢次推薦甘寧皆不被黃祖採納,甘寧心寒萌生去意,但又認為黃祖不會答應而鬱鬱寡歡,蘇飛非常同情甘寧的際遇,於是宴請甘寧並藉機告訴甘寧願意幫他逃離此地另謀明主,甘寧欣然同意。後來黃祖接受蘇飛提議把甘寧調到位於邊境的邾長,甘寧把之前離開的門客招攬回來,得到數百人後直接離開邾長,東進轉投孫權帳下。

初露鋒芒[編輯]

周瑜呂蒙共同推舉重用甘寧,孫權採納二人的舉薦,並對甘寧如老臣般親近。甘寧認為吳國要一統天下必須先滅劉表佔荊州,再破劉璋併益州,而一切的起點便是先剿除黃祖,孫權內心深感認同,但張昭反對道:「吳國局面動盪不安,若貿然舉大軍西征,必然招致大亂。」甘寧反駁道:「國家視君如蕭何般將持國重任交給君,君不想想怎麼像蕭何那樣安頓後方卻只擔心會發生憂亂,那君讀古書師法古聖先賢都是學假的?」孫權對舉起酒杯附和甘寧說:「興霸,孤意已決現可進軍討伐,就如孤敬你的這杯酒,決定將這場戰事託付給卿,希望卿能好好運籌帷幄,若因此攻克黃祖便算卿首功,不必在意長史(張昭)之言。」孫權於是西進,果然大破黃祖、盡獲黃祖舊部,戰後孫權加派兵力給甘寧,令他們屯守當地。

知恩圖報[編輯]

孫權破黃祖後,打算斬黃祖、蘇飛二人首級入函。蘇飛知道後急派人向甘寧求救,甘寧說:「就算蘇飛不開口我也會去求情,我豈能忘卻當初蘇飛之恩?」孫權為諸將設慶功宴時,甘寧來到孫權座席前叩頭大哭說:「蘇飛昔日對我有恩,當初甘寧若非得蘇飛相助,早已不知橫屍何處,罔論像現在這樣效力於主公麾下。蘇飛雖然罪該問斬,但在下斗膽乞求主公饒其性命。」孫權說:「如果依你之言赦免他,但他卻叛逃又該當如何?」甘寧說:「主公免去蘇飛死罪、讓他受更生之恩,就算趕他走他也不願離開,何況是叛逃呢!若他真逃跑,甘寧願用人頭做擔保。」孫權便赦免蘇飛,令其擔任甘寧手下[3]

危難自若[編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中孫劉大敗曹軍。其後在208年到209年期間,甘寧隨周瑜破曹操於烏林。在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取。甘寧提議計策,先徑襲夷陵,迫降守將襲肅[4],之後甘寧往那裡進攻隨即得到那座城池,並進入沿著那裡據守。當時手下只有數百兵卒,就算得到新加入的兵卒,也只不過僅僅滿千人。曹仁於是命令五、六千人圍甘寧。甘寧連續受到攻擊多日,敵軍設置高樓,箭如雨下射入城中,眾將士懼怕,惟獨甘寧談笑自若。派人將戰況通報給周瑜,周瑜採用呂蒙的計策,率諸將解圍,留凌統防守本營[5]

奮勇當先[編輯]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補充軍糧,派廬江太守朱光屯兵皖城耕地種糧。吳將呂蒙認為,在收成之時拿下皖城。孫權採納呂蒙的建議,但五月時水漲,朱光緊閉城門據守,呂蒙認為以目前的形勢環境,要速戰速決。呂蒙推舉甘寧為攻城督,在前線破城,而呂蒙作為後繼,親自擂鼓助陣。甘寧在攻打時,手持鐵索身先士卒爬上城牆,為破城立下大功,並擒獲朱光。評計功勞,呂蒙為最,甘寧次之,被拜封為折衝將軍[6]

熊據虎跱[編輯]

南郡爭奪戰後,甘寧跟隨魯肅鎮守益陽防備關羽。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親自選擇五千精銳,投物在上流十餘里水流急速的地方,打算在夜間在水淺的地方渡河。魯肅與眾將相議,甘寧當時有三百兵士,於是說:「可給我增添五百人,讓我前往對敵,保證關羽一聽到我的聲音就不敢渡河,若膽敢渡河將被我生擒。」魯肅便挑選千餘兵士給甘寧,甘寧於夜間前往。關羽聽聞是甘寧領軍,發現對方已經做好了防備,就終止了渡河行動。只在岸上砍柴駐軍不動,安營紮寨。孫權嘉許甘寧的功績,拜為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個縣[7]

金鼓喧天[編輯]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取合肥,剛好遇上病疫,軍旅都已經引軍撤退,只有孫權車下勇猛如虎的千餘兵士,還有呂蒙、蔣欽凌統和甘寧,隨孫權到遙津北。魏將張遼觀望自知吳軍的軍情,當即率領步騎突然襲擊;甘寧便引弓射敵,與凌統等人死戰。原本吹奏的樂隊鼓手因惶恐害怕的停止奏樂,甘寧立刻大聲嚴厲喝斥道:「鼓手和吹奏手為何停止敲鼓奏樂了?隨即抽刀欲砍殺鼓手吹奏手的姿態,讓其恢復軍樂,振奮士氣軍心。」甘寧表現高昂勇壯,得到孫權讚許。

百騎劫營[編輯]

甘寧酌酒厲兵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親自進攻濡須口(今安徽巢湖市南),號稱步騎四十萬,正在江邊讓馬喝水。孫權率七萬對抗,使甘寧為前部督領三千人,受命迎戰營前的曹軍。孫權命書給甘寧,讓他夜襲曹軍,於是甘寧選手下百餘英勇善戰的人。孫權特賜米酒熟肉眾佳餚,甘寧分賜給手下百餘人食。吃完過後,甘寧以銀碗倒酒,自喝兩碗,接著倒酒給當時的都督,都督俯下身,但不肯接受。甘寧把光亮的刀子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説:「你受主公的厚恩,你與甘寧相比如何?我甘寧尚不怕死,你何以獨自怕死。」都督見甘寧樣子嚴厲,即起身拜謝提酒,所有士兵也各喝一碗。然後天黑二更時,帶上百餘人偷襲曹營。拔下曹軍鹿角,越壘入營,斬得數十首級,曹軍驚訝鳴鼓,舉火如星。此時甘寧達到目的,把敵軍驚動後,甘寧已經率百騎回到自己的營地,並奏起樂鼓吹,高呼萬歲。夜裡見孫權,孫權大喜說:「這真是令我驚訝,你竟然有如此的膽略。」即賜甘寧絹千匹,刀百口。孫權感嘆道:「曹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抵抗。」停軍數餘月,曹操軍便撤退[8]

另有一說,宋傑《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根據<甘寧傳>將此事記載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其攻破皖城後,認為「曹操軍四十萬,孫權軍七萬,甘寧百騎劫營」這些事都發生在217年的濡須口之戰而非213年(這樣就與《建康實錄》記載甘寧215年去世矛盾)。

同年冬,[9]甘寧病逝,孫權痛惜不已,後安葬於姑孰境內的直瀆。[10]

亦有載甘寧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後,死後軍隊才被潘璋接手;孫權曾寫信給孫皎調停其和甘寧的矛盾,稱自己與北方為敵已經十年,似218年甘寧仍在世;未詳孰是。[11]

家庭[編輯]

祖先[編輯]

妻子[編輯]

  • 熊氏,封順佑夫人,《宋會要緝稿》記載

子女[編輯]

  • 甘瓌,甘寧之子,後來因犯罪被罰遷徙到會稽,不久就死了。
  • 甘述,在吳國擔任尚書之職。
  • 甘瑰,《富池昭勇廟記》記載
  • 甘氏,柔懿夫人,《宋會要緝稿》記載

[編輯]

曾孫[編輯]

軼事[編輯]

  • 甘寧粗暴好殺戮,經常不聽呂蒙意見,又時常違反孫權的命令,讓孫權十分生氣,呂蒙總對孫權示說:「鬥將猶如甘寧實屬難得,應該容忍」,於是孫權厚待甘寧,終得其所用。
  • 由於甘寧殺死凌操,凌操其子凌統經常仇怨甘寧,因而甘寧經常防備凌統,不與凌統相見。孫權亦命凌統不得仇恨甘寧。[12]曾經在呂蒙的舍上會面,當大家喝酒喝得正香的時候,凌統於是以舞刀來助慶。甘寧見此便說:「寧能以雙戟為舞。」呂蒙說:「雖然甘寧可以,但不及我呂蒙精練。」呂蒙於是操刀持盾,以身體把二人分開。後來孫權知道凌統其意,令甘寧和麾下兵士遷徙屯於半州。
  • 甘寧曾經與孫權的堂弟孫皎因為喝醉酒言語上有過節,有人勸他道歉,甘寧說:「大臣間應該是平等的,孫皎雖是宗室公子,但怎能讓他特別來侮辱我!我遇上明主,只應捨命相報,報答君王,但絕不能因隨著風俗而委曲受辱[13]。」於是孫權寫信叫孫皎向甘寧道歉,最終兩人結為好友。
  • 甘寧性情暴躁記仇,《三國志》記載:他的「廚下兒」(廚房的僕人)得罪甘寧,怕被處罰,只好走投呂蒙。呂蒙怕廚下兒被殺,故將廚下兒留下。甘寧就去拜訪呂蒙的母親並致贈禮物,答應呂蒙不殺廚下兒。呂蒙於是將廚下兒送回甘寧處,沒想到甘寧立刻失約,將廚下兒綁在桑樹上,親手彎弓射死。呂蒙得知後大怒,揚言要殺甘寧,甘寧知情後在船內賴著不出來。後來呂蒙母親出來勸解,呂蒙才息怒,於是笑著叫甘寧一起用餐,甘寧哭著對呂蒙說:「我對不起你。」有人懷疑這個故事是時人編造,因其戲劇化成分很重。

評價[編輯]

  • 陳壽三國志》:「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 韋曜《吳書》:「寧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其出入,步則陳車騎,水則連輕舟,侍從被文繡,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繒錦維舟,去或割棄,以示奢也。」
  • 孫權:「甘興霸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 呂蒙:「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
  • 陸機:「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
  • 馮時行:「豪傑自不群,俗眼蓋盲瞽。劉表既不識,那復論黃祖。翻然脫羈銜,渡江得英主。垂手立功勳,雄名詫千古。」
  • 《舊五代史卷五十三李存孝傳》:「(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凌統全琮呂范,皆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 劉克莊:「甘寧關羽至今傳,名將為神自古然。生不封侯三萬戶,死猶廟食數千年。」
  • 郝經:「程普諸將皆江表虎臣,鏖兵衛主,攻堅軋敵,興王定覇,孫氏兄弟卒立國建號,諸將之力也。若黃蓋之水戰而用火攻,能用奇者也;蔣欽之不挾私怨而舉徐盛;凌統之親賢下士輕財重義;陳表傾家養士妻子露立,並有良將之規。甘寧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權皆容之,許寧報蘇飛之恩,不使復父之讎,馭將之術也。丁奉恃功而驕,不容於虐主,宜哉!」「吳將剽輕,殆多譎計。莫肯下人,卒自稱帝。摩創撫孤,動輒流涕。駕馭有術,驅策有方。果保江東,不負桓王。」
  •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鼙鼓聲喧震地來,吳師到處鬼神哀!百翎直貫曹家寨,盡說甘寧虎將才。」「巴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關公不敢渡,曹操鎮常憂。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神鴉靈顯聖,香火永千秋!」
  • 李贄:「觀甘寧、凌統不共戴天,一朝改為刎頸之友,乃知世上無不解之仇,只是人不肯先為甘寧耳.吾勸世人勇為甘寧可也。」
  • 鍾敬伯: 「甘寧、凌統不共戴天之仇,一朝改為一刎頸之友,固丈夫事也。」
  • 黃恩彤:「先取荊,次取蜀,興霸之策與孔明、公瑾略同,亦識時務之俊傑也。」

文藝作品[編輯]

三國演義[編輯]

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甘寧事蹟與史書記載基本相同。唯一不同處,只有最後描寫甘寧抱病參與夷陵之戰,被蜀國蠻將沙摩柯一箭射中額頭,此後逃到一棵大樹下坐著死去,死後被數百隻烏鴉圍繞著。

動漫遊戲[編輯]

影視作品[編輯]

年份 劇名 演員 劇中姓名 註解
1985年 電視劇《諸葛亮 李金鹿 甘寧
1994年 電視劇《三國演義-第二部 赤壁鏖戰 韓冬 甘寧
1994年 電視劇《三國演義-第三部 三足鼎立 張玉海 甘寧
1996年 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那達克 甘寧
2008年 電影《赤壁 中村獅童 甘興 以甘寧為人物原型,在赤壁之戰攻取曹軍寨門時戰死,但歷史上的甘寧並未在赤壁之戰中戰死
2009年 電影《赤壁:決戰天下 中村獅童 甘興 以甘寧為人物原型,在赤壁之戰攻取曹軍寨門時戰死,但歷史上的甘寧並未在赤壁之戰中戰死
2009年 電視劇《終極三國 張勝凱 甘寧
2010年 電視劇《三國 夏小龍 甘寧
2009年 電視劇《終極三國 Danny Lau 甘寧

後世影響[編輯]

  • 宋代時,甘寧被封為神祇,南宋時更加封「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14],得以建廟享祭,在一些小說作品中被稱為「吳王」。其廟前聚集的烏鴉都被稱為「神鴉」。如蒲松齡聊齋誌異》中的「竹青」故事。
  • 在《三國演義》極受歡迎的日本,甘寧普遍被視作豪邁的勇將,備受青睞。

參考資料[編輯]

  1. ^ 吳書曰: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甯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
  2. ^ 《三國志》卷三十一注引《英雄記》:焉死,子璋代為刺史。會長安拜潁川扈瑁為刺史,入漢中。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
  3. ^ 吳書曰:初,權破祖,先作兩函,欲以盛祖及蘇飛首。飛令人告急於甯,寧曰:「飛若不言,吾豈忘之?」權為諸將置酒,寧下席叩頭,血涕交流,為權言:「飛疇昔舊恩,寧不值飛,固已損骸於溝壑,不得致命於麾下。今飛罪當夷戮,特從將軍乞其首領。」權感其言,謂曰:「今為君致之,若走去何?」寧曰:「飛免分裂之禍,受更生之恩,逐之尚必不走,豈當圖亡哉!若爾,寧頭當代入函。」權乃赦之
  4. ^ 《三國志·呂蒙傳》:益州將襲肅舉軍來附
  5. ^ 瑜使甘寧前據夷陵,曹仁分眾攻寧,寧困急,使使請救。諸將以兵少不足分,蒙謂瑜、普曰:「留凌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又說瑜分遣三百人柴斷險道,賊走可得其馬。瑜從之。軍到夷陵,即日交戰,所殺過半。敵夜遁去,行遇柴道,騎皆舍馬步走。兵追蹙擊,獲馬三百匹,方船載還。於是將士形勢自倍,乃渡江立屯,與相攻擊,曹仁退走,遂據南郡,撫定荊州。
  6. ^ 《三國志·甘寧傳》:「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朱光。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衝將軍。」
  7. ^ 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甯時有三百兵,乃曰:「可複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甯,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縣。
  8. ^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率衆七萬應之,使寧領三千人為前部督。權密勑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因夜見權,權喜曰:「足以驚駭老子否?聊以觀卿膽耳。」即賜絹千匹,刀百口。權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停住月餘,北軍便退。
  9. ^ 《建康實錄》:(建安二十年)冬,折衝將軍、升城督甘寧卒。
  10. ^ 太平御覽·卷560●禮儀部三十九○冢墓四》引伏滔《北征記》曰:姑孰九井山北十里,有吳大將諸葛瑾墓,墓墻猶存。西北十八里直瀆前墓,是吳將甘寧墓也。相者雲︰「此墓有王氣。」孫皓鑿其後,計里名爲直瀆。
  11. ^ 《三國志·潘璋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巫、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甘寧卒,又並其軍。
  12. ^ 吳書曰:淩統怨甯殺其父操,甯常備統,不與相見。權亦命統不得讎之。嘗於呂蒙舍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蒙曰:「寧雖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後權知統意,因令寧將兵,遂徙屯於半州。
  13. ^ 《三國志‧吳書‧宗室傳》: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14. ^ 當時人陸游的《入蜀記》第四卷亦有一句:「十三日。至富池昭勇廟,以壺酒、特豕,謁昭毅武惠遺愛靈顯王神。神,吳大帝時折衝將軍甘興霸也」。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55》,出自陳壽三國志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