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渾
鄭渾(?—?),字文公,河南郡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東漢名儒鄭眾的曾孫。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多次出任地方官員,多次穩定當地混亂的局勢和改善當地人民生活。
生平
[編輯]鄭渾起初到淮南避難,在壽春的袁術禮待他,但鄭渾知道袁術必定會失敗,於是投靠當時擔任豫章太守的好友華歆。後來曹操聽聞他的事跡,徵召他為掾屬,歷任下蔡長和邵陵長,治理的地區都重視生產,發展農耕,令當地人民富足,甚得民心。後來被辟命為承相掾屬,遷任左馮翊。
當時正值梁興率眾攻擊各縣,各縣不能抵抗,十分懼怕,都逃到左馮翊的治所高陵。當時有人提議移將治所到別處據險防守,但鄭渾反對,認為這是向梁興示弱,又認為應該勸降梁興部眾,讓他們自動瓦解。於是鄭渾一方面修築城牆,一方面以重賞鼓勵吏民打擊梁興的部眾,吏民每每擄得他們的妻兒,妻兒被擄的部眾都向鄭渾請降,於是梁興的部眾漸漸瓦解;同時又派吏民到山谷勸降,又命令各縣官員回到治縣安撫投降的民眾。這些措施令梁興大為恐懼,只好退守鄜城,不久夏侯淵率軍趕到,與鄭渾率領的民兵擊破梁興的部眾,並斬殺梁興及其黨羽。及後又打敗作亂的靳富和趙青龍,討平所有山賊,令當地人民安定、專心生產。後來鄭渾轉任上黨太守。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伐漢中,鄭渾被任命為京兆尹,制訂移居之法,令新移到京兆地區的人民安定生活,更向漢中提供軍糧和派民眾到漢中耕作生產。曹操因而十分欣賞鄭渾,再次任命他為丞相掾屬。曹丕稱帝後,任命鄭渾為侍御史,加駙馬都尉,遷任陽平和沛郡二郡太守,後又歷任山陽和魏郡太守,所在皆有治績,地方井然有序,深受百姓愛戴。曹叡知道後,更加下詔將他的治績公告全國。後來遷任將作大匠。後來逝世。
由於鄭渾一生為官清廉,家無餘財,甚至妻兒都要忍受飢寒。
逸聞
[編輯]鄭渾任沛郡太守時,治理蕭、沛二縣以利民生,當地人刻一石碑,名曰「鄭陂」來紀念他。[1]
親屬
[編輯]祖輩
[編輯]兄長系
[編輯]子輩
[編輯]評價
[編輯]- 司馬懿:「賢叔大匠垂稱於陽平、魏郡,百姓蒙惠化。」
- 陳壽《三國志》:「鄭渾、倉慈,恤理有方。抑皆魏代之名守乎!」
- 《晉右軍將軍鄭烈碑》:「顯考將作大匠,實有茂德,載在國策。」
- 洪邁:「馮翊困於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
- 何焯:「用此法則無兵而有兵矣!文公固善權變。」「此非俗吏所知,安農息盜,皆在移居法中,勤稼穡,明禁令是目。」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