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周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瑜
偏将军南郡太守江夏太守
前任:黄祖江夏太守
继任:程普南郡太守
国家东汉
时代东汉末年
主君袁术孙策孙权
周姓
公瑾
周郎(正史)、美周郎(演义)
职官春谷长、建威中郎将、中护军、前部大督、左都督、南郡太守、江夏太守
籍贯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
出生熹平四年(175年)
东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
婚年不详
逝世建安十五年(210年)(35岁)
东汉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
亲属
父亲周异
母亲不详
小桥(一说为妾)
兄弟周某(周峻父)
周循(妻孙鲁班
周胤(妻孙氏)
周妃
其他亲属侄:周峻
义兄:孙策
义母:孙破虏吴夫人
女婿:孙登

周瑜(175年—210年),公瑾,人称“周郎”[1],东汉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东汉末年孙吴阵营首要的统帅,同时还是杰出优秀的军事家、战术家、战略家、政治家音乐家。周瑜为人相貌俊美[2][3][4][5]、天资聪颖、胸襟宽阔、精熟音律,酒过三巡仍能听出宴席间的音误,故而传言“曲有误,周郎顾”。并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礼遇器重、提拔重用。

周瑜年少与孙策情同兄弟,称总角之交,二十岁时与孙策渡过长江击败刘繇严白虎王朗等江东割据势力,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还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劝谏孙权不纳质,希望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自重,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军事上的错误,劝众抗曹,率军抗曹,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荆州军事核心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但周瑜也在此战中被流矢所伤。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天下二分之计,西进取蜀,吞并张鲁,联合马超,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的战略。同年,周瑜在整军入蜀路过巴丘时患病即逝,享年三十六岁。[6]

周瑜是不少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北宋苏轼就写了著名的怀古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将周瑜描写成为心胸狭隘,与诸葛亮明争暗斗之人物[7]

生平

[编辑]

高官世家

[编辑]

周瑜出身名门大族之后,庐江郡周氏家族曾经多代人出任朝廷要职之位,从高祖父周荣由于通晓经典而得到推荐,得司徒袁安辟为府僚。袁绍袁术的高祖父袁安多次和他谈论当世大事,他见解独到,能提出不同寻常的观点,袁安很赏识、器重他。从曾祖父周兴,在汉安帝时任尚书郎。从祖父周景,少以廉洁能干见称,初被察为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李膺荀绲等为从事,更迁至尚书令,登为太尉[8]。从叔周忠先后出任大司农光禄大夫,父亲周异曾任洛阳

总角之交

[编辑]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出兵加入讨伐董卓联军,他家里人则从寿春迁至舒城。《江表传》记载,周瑜听说了与其同年孙策的名气,因此前往寿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独相友善,周瑜遂建议孙策带家人移居舒县。周瑜甚至提供自家南侧大宅给孙策一家人,同时拜谒孙策母亲,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等到周瑜叔父周尚就任丹杨太守时,周瑜也一起跟随。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丧父后,多年依附在袁术手下打拼,终于下定决心起兵发展,正要东渡长江时,书信报知周瑜,周瑜立刻率领五百人起兵响应,孙策高兴地说:“我得到你,事可成了[9]。”随后帮助孙策攻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熟(今南京江宁湖熟街道)、江乘(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曲阿(今江苏丹阳),将刘繇赶走,发展极快。

后来孙策亲自进攻山越,对周瑜说道:“我以这班士兵夺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足够,你先回去镇守丹杨。”周瑜遂回师丹杨。不久,袁术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从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随叔父周尚还军回寿春。袁术发现周瑜有才识和能力,想招揽周瑜为己用,但周瑜看出袁术并无成就,且不会用人,托辞请求回居巢出任县长,袁术答应了周瑜请求之后,周瑜却寻机从居巢东渡长江到了江东,回到孙策身边。周瑜在做居巢县长结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就主动与他结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子产季札那样密不可分的朋友关系。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亲自迎接挚友周瑜,并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发二千兵为周瑜部曲,赐军马五十匹,为其建造屋舍,馈赠赏赐无人能及。孙策当著众将面前下令道:“周公瑾才华杰出,与我是从少相识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义。就像之前在丹杨,就是他征召人手及船只粮草才能成就大事,若要计算他的功劳,这些也未足够报答啊[10]。”,周瑜的年龄仅比孙策小一个月。

负图之托

[编辑]

庐江郡一带,乡民向来敬服于周瑜的恩德信义,周瑜身在舒城练兵,出备牛渚,后再领春谷长。不久,孙策发兵攻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当时江夏还在黄祖手上并不是孙军领下),攻克,两人得桥公[11]二女,孙策对周瑜笑说:“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但得我们二人作为夫婿,亦够她们高兴了。”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后再进逼寻阳,大破刘勋,第二年年初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12]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权力交给二弟孙权。周瑜奔丧还吴,以中护军的身分,与长史张昭一起辅佐孙权,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当时孙权继承兄长孙策的官职只是会稽太守、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从,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刚继承基业孙权的支持,并确立上下君臣礼仪,认孙权为君。

英隽异才

[编辑]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击败了河北的袁绍,兵威强盛,要求孙权送子质到曹营。孙权与周瑜及其母吴夫人商议,当时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唯独周瑜却坚决反对,他认为:“昔日战国时期的楚国初时被封于荆山的侧面,只有不满百里的土地,后来继嗣贤能,广开国境,建立基石于郢,遂据荆、扬二州,至到南海,传承家业、延续国祚有九百多年。现今将军(孙权)继承父(孙坚)、兄(孙策)馀下基业,兼有六郡之地,贤才辈出,齐聚江东,兵多将广,粮草富足,将士用命,采山里的铜铸成钱币,取海水煮成食盐,江东境内富饶,人心不会思乱,乘船在水上举帆,朝早出发黄昏便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又有何急切要送人质?人质一旦入朝,不得不与曹氏建立关系,与其建立关系,则有召命便不得不往,会被制伏于人。最多只不过做一个诸侯,仆从十多人,车数辆,马数匹,又岂可和在南面称孤相同?现在不如不派遣人质,慢慢观看其变动。若曹氏能率兵来统一天下,将军(孙权)再臣服于他也未迟。若是策划暴乱,士兵犹如火烧,不息兵而自我消灭。将军(孙权)韬勇抗威,等待天命,何以要送出人质?”孙权之母吴夫人支持周瑜的决定,并说:“周瑜所议决实对。周瑜与孙策为同年,只小一个月而已,我视他为自己的儿子,你要以事兄之礼对待他。”最后,孙权也没有送人质给曹操[13]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督孙瑜等讨伐麻、保两处贼兵,俘虏万多人,后还守官亭。后来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领数千人进柴桑,周瑜追讨击,生擒邓龙。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

恢弘大度

[编辑]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军南征,刘琮率众降曹,占领荆州,曹操得其步军水军数十万,大军压境之际,将士皆为恐慌,曹操向孙权进逼。孙权打算与曹操一战,然而孙权的众臣下面分裂成主战、主和两派。鲁肃劝孙权召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孙权召开军议询问臣下计策,文臣为首的张昭首先向孙权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战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堑。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周瑜反驳张昭议论:“不然。曹操托名汉相,实属汉贼。主公以神武雄才,倚仗父孙坚孙策所创基业,虎据江东,地方千里,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除贼扶汉。现今曹操前来送死,岂可不战自降反而去迎曹?”周瑜并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指出:第一“北方未定,西凉关西仍有马腾韩遂为后患。”;第二“北方人惯习陆战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舍马鞍而乘舟船。”;第三“现今入冬,天气盛寒,曹军兵缺衣物,马缺草料。”;第四“曹军长途跋涉,且远涉江湖早已疲惫不堪,麾下士卒皆无法适应水土多变,而会多生疾病。”。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周瑜请求主公孙权给予精兵三万人,进屯夏口,为主公破曹。孙权当众说:“曹操欲废汉朝自立已久,所惧怕的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而已。如今其他群雄皆灭,唯独我尚存,我与曹操势不两立,周瑜正当请兵出击破曹,与我的意见相同,真是上天将周瑜授予我呀。[14]”在与鲁肃周瑜意见一致后,增加许多信心,坚定抗曹决心,孙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言降曹者,如同此案!”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与刘备结盟,共破曹军,借此压制主和派。然而程普并不服于周瑜之下,程普数以长年跟随孙氏及年长的资历并不服从周瑜的调度,周瑜始终以屈己待人的态度来回应程普。程普最终敬佩信服周瑜的胸襟气量,对军中友人说与:“与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饮醇厚的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沉醉了。[15]

雅量高致

[编辑]

赤壁之战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俊美有才略,而蒋干的故乡九江郡与周瑜的故乡庐江郡相邻,于是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前来效力自己。 周瑜接见蒋干,说:“子翼你费尽心思,长途跋涉过江前来,是为曹氏做说客吗?”蒋干说:“我和你的故乡同属一州,大家分开后很久不见,我在远方听闻你的大名,因此前来叙旧,顺道来看望你高雅的风采,但你却说我是来当说客,岂不是在猜疑我欺骗你吗?”周瑜说:“我曲艺虽然比不上师旷,但听赏你的弦音乐曲,也足以了解你曲中之意了。”之后周瑜请蒋干入内一同进食。三日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堂堂男子立身处世,遇到了解自己的主公,表面有著君臣之间的恩义,里面却更有连著兄弟般手足的情谊,不仅听从自己的意见和计策,还和自己一起同生共死荣辱与共,即使苏秦张仪再生,郦食其再出现,尚且无言以对,又怎会是你这年轻人可以说得动呢?”蒋干只是一直笑著,始终没有说话,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情致高雅,并非单凭言辞就能挑拨离间江东孙氏兄弟与周瑜的关系,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16]

周瑜赤壁纵火

孙曹两军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相方对峙。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进兵南郡

[编辑]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程普乘胜追击,发兵南郡,与曹营大将曹仁隔江对持。周瑜派遣先锋甘宁攻打夷陵,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纳吕蒙的计策,留凌统防守本营,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周瑜亲自率军进攻,但右胁被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撤退。曹仁闻得周瑜伤得不能起来,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周瑜乃起身行至军营前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前后约一年时间,南郡终于被攻克。孙权别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浏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同时周瑜上书:“刘备素有枭雄之姿,而关羽张飞也有熊虎之勇,他们不会甘愿寄人篱下久为人下者。我建议软禁刘备,将刘备留在东吴,提供锦衣美食、音乐歌女,企图软化刘备志向,将关羽张飞二人,各置一方不让他们见面,而将其带上战场参与战事,大事可定。而如今要借荆州给他们立足,聚集他们三人,都在战场,这恐怕是放龙入海,恐非掌中物、池中鱼了。”但孙权以曹操仍在北方,应该结交各路英雄,又恐怕刘备难以控制,不采纳周瑜的计策[17]

天下二分

[编辑]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即天下二分之计:因当时刘璋暗弱无断,常被张鲁攻掠,而曹操新败,未能恢复元气。可趁此时机攻讨刘璋而吞并张鲁,再与西凉马超结援,然后再出兵襄阳。如此,反攻北方即可成事。孙权答允,但就在赶回驻地江陵途中周瑜感染重疾,不久死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18]孙权亲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动。

婚姻争议

[编辑]

有关小乔是否是周瑜的正室,一方观点认为小乔至少并非周瑜元配(周瑜娶小乔该年已快25岁),且三国志中使用“瑜纳小乔”,因此有人推断小乔只是妾。另外,小乔与周瑜成婚是在孙策攻破皖城,二乔沦为女战俘之背景下,双方地位并不相符。之后,小乔等被掳获之人一起被送回吴郡,周瑜则继续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后留下来镇守巴丘,对比之下,这场婚礼发生在两场战争之前,似乎未免草率了。

持有小乔是正妻的观点则认为,古代成亲之用语有许多,更因朝代不同而有些差异,因此并不能由此断定小乔是妾。古代女子及笄才可结缡,也许两人有年龄差距,亦有可能是根据《礼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三十始有室,始理男事,女子十五始笄,二十三而嫁。”之说法影响,才导致此种情况。而且小乔之事迹记载于《周瑜传》中,亦佐证小乔对周瑜而言是重要人物。

特征

[编辑]
  • 周瑜年少时有才学,相貌堂堂。为人恢廓大度,虚怀若谷,以谦服人,吴军中众人皆与他为友。唯程普初时因为自己较周瑜年长却位居其下,心中不服,于是数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逐渐对周瑜改观,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与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饮醇厚的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沉醉了。)
  • 周瑜与孙策是总角好友,孙策起兵时,周瑜就立刻响应孙策的行动并赞助给予军资及兵力。周瑜脱离袁术后,孙策亲迎周瑜,并当著众将面前下令说:“周公瑾才华杰出,与我是从少相识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义。就像之前在丹杨,就是他征召人手及船只粮草才能成就大事,若要计算他的功劳,这些也未足够报答啊。”到后来周瑜随孙策攻打卢江皖城时,俘虏了桥公二女,孙策与周瑜结为连襟兄弟。
  • 孙权虽然视周瑜为兄长,一年到头经常赠与他百件衣服,其他人的待遇不能和他比。但是周瑜从来不因此居功自傲,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礼来对待,对孙家忠心不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曾经派遣同窗名士少时学友蒋干游说周瑜来投降,但是遭到周瑜严词拒绝。
  • 周瑜为人十分亲切,扬州百姓都用对一般男子的称呼称周瑜为周郎。周瑜精通音律,即使酒过三巡,如果音乐有误,他亦必然知道,并且回头一望,所以当时的人都说:“曲有误,周郎顾。[19]”而后世亦将嗜好音乐戏剧者和举止称为“周郎顾”或“周郎顾曲”[20]
  • 周瑜与鲁肃是挚友。周瑜任居巢县长时,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 周瑜有识君之才,为袁术做事时看出他不会有什么成就而弃其而去。而孙权掌管江东不久就认定能“终构帝基”而倾心服侍。所以孙权称赞周瑜王佐之资,登基称帝时对著众臣说:“我若没有周瑜,我不可能当皇帝。[21]”亦归功周瑜。

家庭

[编辑]

高祖父

[编辑]
  • 周荣,在汉章帝汉和帝二帝时任尚书令。由于通晓经典而得到推荐,被召为楚郡太守袁安的司徒袁安多次和他谈论当世大事,他见解独到,往往能提出不同寻常的观点,袁安很赏识、器重他。

曾祖父

[编辑]

从祖父

[编辑]

父亲

[编辑]

叔伯

[编辑]
  • 周尚,周瑜的堂叔,官至丹阳太守。
  • 周忠,周瑜的堂叔,周景之子,官至太尉

堂兄弟

[编辑]
  • 周晖,周瑜堂兄,周忠之子,为洛阳令。董卓专政后时逢天下大乱,周晖率军欲救人在京师的父亲周忠,被董卓派兵劫杀。

妻妾

[编辑]
  • 小乔,桥公次女,大乔之妹,生得国色天香。

子女

[编辑]
  • 周循,周瑜长子,妻为孙鲁班,官拜骑都尉,有周瑜之风,早卒。
  • 周妃,周瑜之女,嫁给太子孙登。一说名作周彻。
  • 周胤,周瑜次子,初为兴业都尉,妻为孙家宗女,屯于公安,封都乡侯。后因罪徙庐陵郡,病死。

侄子

[编辑]
  • 周峻,周瑜兄之子,因周瑜功,任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侄孙

[编辑]
  • 周护,周峻之子。周峻死后全琮推荐他为将,但孙权认为周护人品低劣,没有任用。

后人

[编辑]

评价

[编辑]
  • 陈寿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瑜少精意于音乐。”
  •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 吴夫人:“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 韦昭:“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 孙权:“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此天以君授孤也。”
  •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 诸葛瑾步骘上疏孙权:“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 虞溥《江表传》:“年少有美才。”
  • 陆机:“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 习凿齿《周鲁通诸葛论》: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客曰:“周瑜奇孙策于总角,定大计于一面,摧魏武百胜之锋,开孙氏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鲁肃一见,孙权建东帝之略,子谓之小人,何也?”主人曰:“此乃真所以为小人也。夫君子之道,故将竭其真忠直,佐扶帝室,尊主宁时,远崇名教。若乃力不能合,事与志违,躬耕南亩,遁迹当年,何由尽臣礼于孙氏,于汉室已亡之日耶!……(《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七•人事部八十八》)
  • 袁宏《三国名臣颂》:“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三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又诗赞:“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托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 严从:“周瑜、鲁肃,咸起诸生,鹗视乌林,鹰扬赤壁。然肃为布衣,当襄汉之际,标卖田宅,分财结士,以求人杰: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于孙策,子敬辍粟于周郎:咸有异于人者也。”
  • 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 孙元晏:“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 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 梁肃:“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
  •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𪟝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节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苏辙:“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 欧阳澈:“使富国强兵,内无动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种之能;转输供馈,外无劳民扰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临机果断,折冲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长虑逺,收功于必成,有如赵充国之守。严细柳之军,有如周亚夫者;奔项羽之营,有如樊哙者;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有如房玄龄者;兼资文武,出将入相,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 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中提到,唐代时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 同样,元代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时,皇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
  • 宋词人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节录:“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 林光朝:“当时称之为长才无或异辞者,吴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蜀有诸葛孔明,是皆一方隽才也。”
  • 陈渊:“当时人物如周瑜辈,盖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纷出,莫可悉数。”
  • 陈亮:“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昔吴起与田文论功,至主少国疑,大臣未亲,百姓未附之际,吴起屈焉。桓王属大皇于张昭,更以周瑜遗之,后瑜驰驱于颠危之际,昭遂废不用。何哉?江东虽定而国轻矣。余论次其行事,使善观国者有考焉。”
  • 洪迈:“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 范成大:“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
  • 谢采伯:“孙策、周瑜拔皖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瑜为流矢中右协,年三十六卒。” “孙权运筹于内,刘备诸葛亮、周瑜、关侯等,合谋并智,方拒得曹操,败之于赤壁,亦未为竒政縁。”
  • 萧常:“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瑜、肃建拒操之议,孙权违众用之,卒成大功。然瑜昧于远图,不能乘胜佐昭烈以定中原,乃欲越荆取蜀,而(吕)蒙又复袭关羽以取荆州,使曹氏为不讨之贼,可与言知哉?”
  • 钱时:“江左之势定于赤壁之一战。操破荆州乘胜东下号八十万,向微公瑾决此大计,六郡之众宁足恃乎?论者遂谓此为公瑾功第一。”
  •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
  • 胡三省:“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 孙承恩:“矫矫公瑾,实吴良臣,雄姿英发,筹策迈伦,老瞒长驱,志无江表,一战蹙之,功莫与绍。”
  • 晏璧:“当曹操伐吴,威震寰宇,群臣争议迎降,瑜独定大计,度操部水军百万,远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愿得精兵三万破之,以片言决兴王之策,以偏方抗天下之师,卒走强敌,开拓荆土,非明断能然乎?至其议纵刘备不资其出地,又欲西取巴蜀而并张鲁,北据襄阳以蹙曹操,雄啚出人意表,使究其志,未易量也。虽天啬其寿,中路陨殁,其一举而鼎分三国功名之奇,垂于无穷。”
  • 张凤翼:“周公瑾江左伟人,其才略功烈足光纪载,而传必及其顾曲,固知审声知音非鲜事也。”
  • 黄中坚:“周公瑾英姿伟略,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然其欲徙昭烈于吴,盛宫室美女玩好以娱乐之,分关张各置一处,使如瑜者挟与俱战,则其计亦左矣。昭烈以枭雄之姿,少有大志,其心固欲建霸王之业耳,故髀里肉生至于堕泪。今方破曹操,势可有为,岂甘为吴所豢养?关张与昭烈生死分定,不得昭烈而奉之,岂肯为吴宣力?果若所言,势必将有内变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吴蜀事业俱未可知也。语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公瑾知昭烈君臣不为人下而顾建此策,殆所谓多思则乱者耶?仲谋于公瑾言无不从而此独不听其见,不岀公瑾上哉!”
  •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 明代才子高启的《过二乔宅》节录:“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 罗贯中:“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 清代郑板桥的《念奴娇·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 王懋竑:“周瑜雄略似孙伯符,有并吞中原之志,而不专于自守。”
  • 李安溪:“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
  • 张佩纶:“若公瑾则赤壁之后旋没巴邱,世之称公瑾者第曰胆略兼人而已,不知公瑾之才实一世奇才,而驾乎三国群贤之表。“吴虽多才,鲁肃失之疏,吕蒙失之谲,陆逊失之柔,孙权以公瑾为王佐,公瑾诚王佐。惜乎!权之非真主才耳。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
  • 卢弼:“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 蔡东藩:“周瑜年第逾壮,方可有为,乃以意气之未除,遽致短命,不无可惜。”
  • 吕思勉:“周瑜、鲁肃,亦皆可谓为好乱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轻之徒,同怀行险徼幸之计,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岂不哀哉。”
  • 毛泽东:“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二十七岁,孙权也是二十七岁,孙策起事时只有十七岁,周瑜死时不过三十六岁,那时也不过三十岁左右,鲁肃四十岁,曹操五十三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赤壁之战,程普四十多岁,周瑜二十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22]

民间信仰

[编辑]

周瑜逝世之后,民间尊奉为神祇,尊为“周府千岁”、“周府王爷”、“水仙尊王”。

作品形象

[编辑]

三国演义

[编辑]
周曰校插图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总承过往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说部话本等故事,将周瑜描绘成足智多谋,但却气量狭小之人。例如,在这些作品中,周瑜屡次在赤壁之战试图谋害诸葛亮,例如要求诸葛亮造箭等。大战之后又多次想铲除刘备的势力,反而被诸葛亮“三气周瑜”,气得吐血而亡,临死前感叹:“老天既生我周瑜,为何又要再生孔明呢?”俗称“既生瑜、何生亮”。今人常用“瑜亮情结”或“一时瑜亮”来形容两位杰出人物互相较量的情形。诸葛亮在为周瑜哭丧时说的“从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后人视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经典。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民间形象影响十分巨大。作者为增加情节冲突而冠上的“气量狭小”性格,与史实中周瑜谦逊宽容,气度恢弘的人格完全相反。又将其夺南郡之功改为“三气周瑜”故事,对其作为东吴军事统帅,谋定对外战略,任用庞统治理南郡,西进取蜀进而二分天下等重大决策,进行些许改编,然而,三国演义认同并强化了周瑜年轻,俊美的历史形象,杜撰了于群英会舞剑作歌,在“孙氏夺取江东”过程中,增添了颇具文学性的小战役和周瑜设谋细节(如“计擒太史慈”“奇兵破王朗”等),故不可一概以贬毁概括。在由《三国演义》衍生的京剧剧目《群英会》中,周瑜亦成为经典小生,清末“同光十三绝”中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徐小香,即因其扮相富丽,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美誉。

诗词

[编辑]

与周瑜相关的诗词数量甚多,大多与赤壁之战二桥有关,或是追思其年少得志、功名显赫。当中不少都是出于名家手笔,如最著名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还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中: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代另一大诗人杜牧的《赤壁》中: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宋代词人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元代诗人朱桢的《赤壁石刻》: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日还英雄。

明代诗人王奉的《过赤壁偶成佳句》: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此外,也多有诗词提及周瑜“曲有误,周郎顾”的雅事。例如唐诗三百首中的《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明初十才子之一的高启的《过二乔宅》中:

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的《念奴娇·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戏剧

[编辑]

中国传统戏曲中周瑜的角色,多为小生扮演,而不戴髯口(胡须),以表现其儒雅、秀气、英俊。其故事多来自《三国演义》,如《群英会》、《借东风》、《三气周瑜》等。

电影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偶像剧

[编辑]

动漫游戏

[编辑]
  • 真三国无双系列 / 无双OROCHI系列光荣公司开发,吉水孝宏配音)和赵云、吕布、貂蝉、夏侯惇、司马懿为游戏中的主角。
  • 三国志
  • 三国演义
  • 横山光辉三国志》(横山光辉
  • 苍天航路》(王欣太):于讨伐董卓时期登场,当时为孙坚军成员并随军出征。
  • 火凤燎原》(陈某):设定是谋士学府“水镜府”的门生,是司马徽的弟子,更是名闻天下的军师集团“水镜八奇”中的“五奇”,样貌与司马懿相似,曾假意投靠及辅助刘勋,实际用计使袁术刘表互相牵制及智取东安城,由下江东至赤壁时为孙军都督,赤壁之战后为新一代残兵所伤并中毒,曾多次以自己“中毒身亡”使自军习惯及曹军松懈,并实行自己的天下三分之计以刘备入赘江东来号令,再与马超结盟取川以取代刘备,实际上自己本身患有难治之症[23],所以自己为饵制造多一次不下于赤壁之大火,使自己及大半曹兵亦葬身大火中,使曹操元气大伤数年间无暇南下及孙军摆脱对自己的倚赖。
  • 王者荣耀
  • 三国杀》:除了有周瑜之外,还杜撰了周瑜之妹,名周夷。周夷曾平讨贼乱,因此被孙权特许以女儿身做官。吴蜀结盟时,周夷遇到赵云,他们一见钟情,定下婚约,但赵云失约,后表示既以身许汉难再许卿,周夷呕血失亡。周夷所葬的地方不立墓碑仅种树,改名为夷陵夷陵之战时陆逊于此地多树便火烧连营。
  • 2023年的《Fate/Samurai Remnant》以Archer职介登场,为郑成功的从者。

译注与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三国志》:“瑜长壮有姿貌”,可见周瑜是相貌堂堂的美男子,但是“美周郎”一词从未出现在正史《三国志》或小说《三国演义》中,二书只有曾称其“周郎”,“美周郎”应是后人自创。有日本人认为来自日本文学著作,如《吉川英治三国志》,见《三国志人物事典》,小出文彦著、苏竑嶂译,目次、第2章吴,第133页,译注:“美周郎”
  2. ^ 《三国志周瑜传》:“瑜长壮有姿貌”
  3. ^ 《吴地记》:“美姿貌”
  4. ^ 《续后汉书》:“美丰仪”
  5. ^ 《建康实录》:“少有姿貌”
  6. ^ 《三国志 吴书九 周瑜传》. 
  7. ^ 谭景泉. 三國第一謀將:周瑜. 远流出版. [201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在三国的英雄中,周瑜是最著名的一位,但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才德卓越,足智多谋,就把周瑜写成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的人。 
  8. ^ 后汉书曰:景字仲向,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㝢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张璠汉纪曰:景父荣,章、和世为尚书令。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于之何有?”先是,司徒韩𬙂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
  9. ^ 太平御览·人事部·喜》注引张勃《吴录》:长沙桓王(孙策)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王大喜,执瑜手曰:“卿至,谐矣。”
  10. ^ 《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11. ^ 三国演义乔玄
  12.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第三》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13.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扬,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靣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14.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第五》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掩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鬬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乆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鞌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槀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乆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15. ^ 《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16.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17.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第八》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浏阳、州陵为奉邑,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带,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㧛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18. ^ 资治通鉴》卷六六载,献帝建安十五年,“周瑜卒于巴丘。”《资治通鉴考异》曰:“按,《江表传》,瑜与策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时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19. ^ 见于《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20. ^ 见于清代俞樾《馀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21.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22. ^ 《毛澤東妙評三國:孫權年少有為 劉表徒有其表》. 凤凰网. 2007-11-02 [201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8). 
  23. ^ 于2019年的剧情设定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54》,出自陈寿三国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吴军四大都督
周瑜 | 鲁肃 | 吕蒙 | 陆逊